年輕科學家的新藥開發CEO 之路

石英珠:「方向對了,就能把馬拉松跑完。」

撰文記者 楊傑名
日期2016-07-15
景凱生技執行長兼總經理石英珠,石英珠讓國際看見台灣在肝病新藥研發的實力。

景凱生技執行長石英珠是近年浮出檯面的新世代女性生技CEO,她積極參與國際肝病相關學術會議,讓台灣在下一波新型態肝病新藥開發上,爭取於國際間的發言機會。石英珠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第一屆校友,在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醫藥技術組服務,短短一年即成為最年輕的計畫主持人。2013 年,石英珠的團隊被延攬加入甫成立2 年的台灣景凱,從科學家到CEO 之路雖非預期,但她藉由產業經營機會,積極實現自己的夢想-- 用科學改善人類生活。


編按:本文採訪於2016年,石英珠博士現職景凱生技董事長。

文/ 楊傑名 圖/ 陳堂麒

台灣景凱生技由具20 年以上國際藥廠經驗的董事長吳森洲於2011 年創立,目前,仍算是一家年輕的新藥研發公司,聚焦於慢性發炎及癌症相關疾病的治療。

2014 年,景凱曾獲選「台灣生醫暨生農產業選秀大賽」優選企業。截至今年,已有2 個新藥、5種適應症,正在進行臨床二期試驗,在新興新藥開發公司中,發展速度算相當快。

景凱執行長是40 歲初頭、曾任工研院生醫所多項計畫主持人的石英珠。南投竹山人,從小成績優異,高中時隻身北上就讀北一女中,當時家人都期盼她大學能選讀醫學系,但高中參加科學社的機遇,使她對分子生物學產生興趣,因此立志成為一位科學家。

肉眼看不見的分子生物學世界

石英珠沒有選擇醫學之路,而以第一志願就讀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清華大學於1991 年成立的是全台灣第一屆生科系,幾乎沒有人知道生命科學是要做什麼的。」她笑說。

她回憶,當時清大生科有別於傳統以動、植物為主的生物系,而是專注於現代生命科學領域,「研究DNA、RNA、微生物、病毒等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但這些看不見的分子生物學世界,卻正是她感興趣的部分。

「當時的系主任黃秉乾院士,常常利用課餘時間找同學們聊聊,並分享他在國外做研究的經歷與趣事,對我們來說真的是獲益良多。」

石英珠也提到,當時擔任系上專任講師的張大慈(現任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所長)教授,28 歲就拿到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 University) 化學博士,專攻的也是國外新興的分子生物學。她引入國外最新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僅用一學期的時間,就讓學生完整操作從基因轉殖到蛋白質表現及純化的過程。

「一顆藥的生產過程大致上就是如此,」石英珠說,這讓她內心有個想法,希望透過研究來影響世界更多的人,同時也啟發她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念頭。

完成生科系學業之後,石英珠選擇先到台灣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修讀碩士學位,「我想進一步探討人為什麼會生病?」她在醫學院的研究,主要就是以人體與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為主,並以鼻咽癌病毒作為論文主題,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機制與調控模式。

畢業後,石英珠前往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博士,她表示,「博士訓練讓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甚至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科學的問題。」她僅用了3 年半的時間就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仍繼續她的研究之路。

工研院最年輕計畫主持人成功授權4 個新藥

當時歐美生技產業已經興起,石英珠原希望投身產業研發,「2003年回國後,才意識到當時台灣只有太景、智擎等幾家生技公司剛成立,生技新藥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

石英珠表示,後來得知工研院團隊在徵人,該團隊由當時的醫藥技術組副組長蔡必勝主導,「那時他剛離開Pfizer 回到台灣,因此,希望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石英珠說。

不過,蔡必勝在石英珠加入工研院一年後就離開,「蔡副當時是一項重要計畫的主持人,所以他的離開可以說是個危機。」但也因為這個機緣,石英珠接手了蔡必勝的計畫,成為工研院最年輕的計畫主持人。

往後的10 年間,石英珠擔任不同階段的計畫主持人、計畫經理及藥物研發計畫協調負責人,從人員訓練到計畫目標達成,都擁有完整的歷練。當時她所負責的4 個開發項目,包含1 個藥物開發至臨床一期、3 個藥物開發至臨床前階段,目前皆已成功授權到業界,成功率可說是100%。

這些計畫讓石英珠對藥物開發領域涉獵甚廣,包括:血癌、神經保護、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腸炎、痛風等藥物,讓她從新藥開發選題到法規規劃等,皆有豐富經驗。石英珠的研發成果也相當豐碩,她共發表5 篇專業論文,擁有20 多項發明專利。

石英珠說,在工研院將近10 年的新藥開發與營運管理經驗,加上工研院有許多商業及管理學等實務訓練,無異為她之後成為CEO 做了充分的準備。

從科學家到CEO 引領景凱翻轉肝硬化

景凱前身其實是美國Jenken Biosciences於台灣設立的子公司。 2009年,吳森洲因委託工研院進行實驗而認識石英珠帶領的團隊,「董事長希望把企業傳承給年輕人,所以就來找我們討論。」

她笑說,「原本說好只當首席科學家(CSO),但隨互動漸多,董事長認為我們值得信賴」,於是石英珠從CSO家變成了CEO。

2013年,石英珠帶領的工研院團隊正式加入景凱,吳森洲也把美國Jenken Biosciences股權100%賣給台灣景凱,自己則退居成為股東,並提名石英珠成為公司執行長兼總經理。

景凱的發展策略以老藥新用為起點,逐步建立新藥開發的產品線,進度最快的2項產品,JKB-121及JKB-122皆為TLR4 (Toll-like receptor 4)拮抗劑,聚焦於治療慢性發炎的相關疾病,包括因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脂肪性肝病(NAFLD)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症狀。

全球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人口有逐年顯著增加的趨勢,目前20多歲的族群中約30%有脂肪肝,而過了30歲後,比例更是接近60%,然而,目前仍未有針對此類疾病的治療藥物。

儘管國際各藥廠包括Gilead、Conatus、Intercept、Galectin Therapeutics、Raptor、Genfit SA與Galmed等公司都在積極開發相關新藥,但景凱仍積極搶進市場,處於臨床二期的JKB-121正與Intercept進入三期的OCA、去年1月Gilead併購的臨床二期新藥Phenex賽跑中。

跑最快的Intercept因藥效不甚明顯且副作用嚴重,根據去年11月公布的數據,OCA會造成病患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一般被視為不好的膽固醇)升高;還有1/4的病患出現皮膚嚴重搔癢,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存疑。

未曾預期自己的科學生涯竟會成為CEO,石英珠現在生活最大的不同,變成必須跟時間賽跑。她嬌小的身影,出現在各個國際肝病學術會議上,為台灣於國際肝病新藥跑出了能見度,讓世界知道,曾贏得B肝防治聖戰的臺灣,也未缺席下一波新型態肝炎藥物的開發。

台灣生技需年輕人注活血

景凱於去年10月21日正式登錄興櫃,進入資本市場,大眾對新藥公司開花結果的期待,讓她帶領公司及團隊更是加緊了馬力。

今年1月6日,景凱又從中研院及台大專屬授權引進「創新抗癌雙標靶藥物專利組合」。石英珠表示,「透過這項雙標靶的技術,只需單一藥物就能同時抑制兩種不同的酵素活性,加強抑癌藥效,且能大幅減輕副作用。」景凱團隊目前已經開發出 TWJ01藥物,第一個適應症鎖定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石英珠對公司未來的規劃,是要盡快讓現有的產品上市--對股東負責也支持後續的新藥開發。

她說:「景凱的目標很清楚,用跑馬拉松的概念在跑,雖然途中時快時慢,但在生技新藥的領域中,只要科學對了、方向對了,我們終究能把馬拉松跑完。」

從公司剛成立時只有4人,到現在已經有25人,其中12位擁有博士學位。石英珠十分肯定台灣本土訓練的人才,「我們有資深的師父(指董事長吳森洲及國內相關醫師及前輩專家)在教導,也有很多預算是用在訓練新進員工,我們希望能吸引一些優秀的年輕人一起工作、學習。」

石英珠表示,比起自己剛從英國回來時,台灣生技產業已經進步很多了。

過去,台灣多數是引進國外的案源,企業也多半是從國外引進高階人才。「現在,越來越多的生技公司開始投入研發,政府近幾年也開始投入高階人才訓練,讓整個產業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石英珠也期許,台灣有很多好的科學研究,未來產業需要政府在法規面的支撐,這樣本土的新藥就會慢慢出現。


石英珠讓國際看見台灣在肝病新藥研發的實力。

Profile:石英珠

現職

景凱生技執行長兼總經理

經歷

工研院生醫所計畫主持人

學歷

英國伯明罕大學生物學博士

台灣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碩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士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34 (2016年7月號)

更多台灣生醫康產業報導,請鎖定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