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珠:台灣製藥業7大國際化發展策略

撰文記者 蔡立勳
日期2016-05-18
羅麗珠/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總經理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產業自此陷入低迷,但民生所需的製藥產業在全球藥品支出不斷攀升的帶動下,仍然還有8%的成長。

根據調研機構IMS統計,全球藥品支出於2013年達9,890億美元,2018年上看1.3兆美元,而佔比最大的北美洲亦將於該年度達到38%。

不過,亞洲幾個新興國家近年對藥物的需求量漸增,市場成長相當可觀。整體觀之,亞洲於2013年至2018年的藥品支出佔比,將自29%提升至36%,可見市場重心將逐漸轉移至此。

若分析消費藥品類別,原廠藥仍是大宗;但無論是台灣、美國或其他國家,學名藥的市場需求其實也佔了半數,甚至更多。就亞洲地區而言,學名藥與原廠藥的消費佔比約為6比4。

學名藥外銷產值持續成長

台灣推動生技產業至今逾30年,產業環境已逐漸完備,國內早期約有500家製藥廠,衛生福利部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PIC/S GMP標準後,截至今年3月,分別有123家西藥製劑廠、31家原料藥廠達標,生存能力相當強韌。

目前國內藥廠提供健保市場約77%的用藥,藥價卻僅佔20~30%,類似情形也在美國發生。但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2015年台灣製藥產業產值為830億元,其中西藥製劑為368.34億,外銷產值即佔1/3且逐年成長,可見學名藥仍不可忽視。

此外,近年來台灣製藥產業的提升是全面性,趨嚴的法規要求亦帶動國內藥廠與國際同步,不僅已有多家藥廠相繼通過歐、美、日等地的相關單位查廠,也有不少產品外銷至國際市場。國內藥廠逐漸與國際製藥法規接軌,且成果豐碩,這是值得我們鼓舞的地方。

加入PIC/S GMP 、IGDRP組織有利國際市場

在國際法規日趨嚴苛下,經由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努力,台灣於2013年起陸續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 GMP)、國際學名藥法規主管機關會議(IGDRP)等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