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科普、智慧醫療、再生醫學的發明家

義大教授楊智惠 創新大眾科學教育總舵手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5-20
(圖/楊智惠提供)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楊智惠,她除了教學、研究、行政工作外,還是串連臺灣科普教育的掌舵者,並熱衷創新創業。多面跨域而傑出,讓楊智惠連續獲得2010年傑出青年獎章、2011年十大傑出女青年。近期,三顧與日立集團合資公司――樂迦再生科技正式成軍,執行長一職,也由她出線,帶領這樁創臺日有史來最大的合作案,將打造全亞洲最大的CDMO細胞工廠,楊智惠產學兩棲的斜槓人生讓人驚艷!

撰文/李林璦


三顧(3224)宣布與台灣日立共同打造全亞洲最大的CDMO細胞工廠――樂迦再生科技。這將是日立集團於全球佈局的第8座基地,執行長一職,也由義守大學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楊智惠出任,站上產業舞台的她,集美貌與亮麗的學界經歷於一身,一躍成為國內生醫產業一大矚目的焦點!

但事實上,國內生物技術教育界對楊智惠可能不陌生。

2020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下,越來越多民眾開始關注健康、科學,想簡單的了解疫苗、藥物的相關知識,楊智惠就帶領「理科女孩」,並邀請到中研院翁啟惠院士以影片形式與大家分享醣分子科學相關知識,一周的觀看數就突破100萬人。

楊智惠不僅涉足科普教育,她除了本身在義大校內的教學、研究、行政工作外,還熱衷新創事業,積極輔導學生創業,廣及細胞治療、保健食品、藥物劑型、智慧醫療等等。

她活潑、活躍更活力充沛,多面跨域的表現都非常傑出,這些成讓楊智惠於2010年獲傑出青年獎章、2011年獲十大傑出女青年,2017年獲國家產業創新獎與國家新創獎,2019年再次獲國家新創獎,2020年獲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潛力獎」,她充分讓大家知道理科並非男性專屬,許多女科學家的成就更是非凡!

求學一路平步青雲 歷練各種校務行政

楊智惠於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後,碩士讀1年就直升博士,博士還沒畢業就應徵上義守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職,四年博士生涯一結束,27歲當上助理教授,四年升副教授,又四年再升教授,年僅35歲就成為教授,可以說一路平步青雲。

不過,楊智惠卻表示,「從沒有想過會成為老師,而選擇讀藥學,是因為對女生來說,當醫生很辛苦,讀藥學進可攻退可守,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照顧家庭,工作通常薪水也不錯,家庭、工作都可兼顧。」

讀了藥學系後,楊智惠對藥學越來越感興趣,甚至研究所跨讀2個組別――臨床藥學組和藥劑組,同時做藥物開發跟臨床,楊智惠描述,每天早上7點就要到醫院參加會議,8點去加護病房(ICU)看病人,剩下的時間再到實驗室做實驗。

當上助理教授後,楊智惠持續維持著研究的熱情,進行藥物劑型的研發,由於27歲就成為助理教授,楊智惠笑說,「第一屆學生幾乎跟我沒差幾歲,我們常常一起做實驗到晚上一起回宿舍,與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

活潑開朗的她,一直勇於接受新事物,才進入義守大學的隔年,楊智惠就開始接下不同的行政工作,從公共事務室主任、系主任、醫學院副院長、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各種行政歷練他願意承擔。「總共17年的教書時間裡,有16年都兼行政職,但也因此從中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視野。」她說。

印象最深刻的是,懷第一個孩子不到3個月時,剛好要接系主任,且一接任便要統籌舉辦逾1,000人的化學年會,到實際舉辦化學年會時,楊智惠已經挺著8個月的肚子,楊智惠笑說,「我孩子的胎教都是聽我演講長大」。

生完第一胎後,剛做完月子,接著便上台領傑出女青年獎,欣喜之餘讓楊智惠也不禁感慨,「當女生真的不容易」,她因此更立志要培訓女科學家。


楊智惠感概,當女生真的不容易,因此更立志要培訓女科學家,她認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的更快,她也願意當那個巨人,幫助學生往上爬。(圖/楊智惠提供)

跑遍全臺 助南部科普教育向下紮根

「研究之外,我非常喜歡做科普教育,」楊智惠興奮地滔滔不絕分享,教學的熱忱在眼眸間閃閃發亮。

2006年開始,楊智惠便開始執行科技部「大眾科學教育」相關計畫,她分享,第一次帶科展時,教導高雄鳳山高中的老師可以在學校利用浮萍、磁奈米做汙水回收、重金屬去除,一路比賽拿到全國科展生物科第一名,不僅學生受惠,連老師後來也被挖腳去建中。她發現,「原來做一件好事,可以連帶有很多好的影響。」

2010年,科技部的「高瞻計畫」是第一次由大學帶領高中學習與進行科普教育,前前後後,楊智惠做了長達8年,幾乎把全國高中都跑遍了,與各校校長都熟悉了,也從中看到科教類老師如何做學習成效評估、教案製作。

「不過,我也認為教育理論雖然重要,但科學更應該是從實驗、實做中學習。與一般老師不同的理論邏輯,是讓我在科普教育上持續保持創造力的原因。」

過程中楊智惠也發現,南北的資源差異很大,相對來說,北部的孩子更容易參與科普相關活動與展覽,這也讓楊智惠更加確立要讓南部孩子的科學教育向下紮根。

首創實驗教具平台 助大學實驗走入高中

楊智惠在2014年與三個學校合作,分別代表不同資源的高中,直屬於科技部下、資源相對豐富的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南科實中);一般完全中學的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瑞祥高中);資源相對匱乏的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臺東女中)。

楊智惠與高中教師合作,透過高中教師第一線的教育回饋搭配大學實驗專長,一同將許多實驗去蕪存菁,開發出一套套模組化的「實驗教具」,讓高中學生可以多接觸科學實驗。

楊智惠解釋,實驗教具材料盒中有三份素材,還能調整實驗變因,搭配各校的特色進行設計開發,包含DNA萃取教具、葉綠素萃取教具、大腸桿菌檢測教具、聚苯乙烯(保麗龍)資源回收教具、面膜教具包等。

例如,在面膜教具包中,會教什麼是水膠、什麼是膠原蛋白、pH值的概念,一個面膜包可以做三種不同的實驗。

「當時,由於高中大多是升學主義,大學要跟高中合作並非十分順利。」楊智惠說。

因此,楊智惠得搭配各個學校的特色,如瑞祥高中比較多學生往醫藥類發展,便建置「瑞祥神農藥草園」,種30多種藥草,從生物科教有機栽種、美術科教藥草植物素描到國文科閱讀寫作與藥草有關的文章,串聯跨科別讓學生從藥草園中學習。

南科實中則是節能減碳的主題,先以保麗龍製作飛機教導物理觀念,剩下的保麗龍回收後,運用教具將保麗龍融化變液體,再變固體回收。

而臺東女中則協助其設置「開心微農場」,教學生如何種植番茄,並利用DNA萃取教具來看見番茄的DNA,為此,楊智惠又開發了DNA的專利樂高教具模型,輔助學生更了解DNA的結構,最後導入生物資訊,上網查詢番茄的基因序列。

發明實驗教具紅到中國、日本 AI管理平台獲2020創業潛力獎

此外,為了讓高中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實驗的魅力,當時,也是臺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的楊智惠,更開發了聚合酶連鎖反應儀(PCR),配合高中實驗課的時長,2小時就能做完PCR,成本從15萬降低到幾萬元。

楊智惠還開發了手掌大小的分光光度計,學生可以到戶外採集接上電腦、手機進行數據分析。

開發了這麼豐富的教具,楊智惠想著要更進一步推廣到全國,因此,規劃了教育平台,囊括:教案、教具包與儀器,不僅吸引國內學校購買,還紅到中國、日本。

楊智惠指出,「這些實驗一般都是大學以上相關科系才接觸得到,開發成輕便教具不只是臺灣首創,也有助於滿足高中生動態學習的需要」。

楊智惠自信地說,「只要給我一個場地,我隨時能變出不同活動。」身為嘉義人的楊智惠,在嘉義每年7月的「科學168教育博覽會」中,也會幫忙設計主題。2020年參與由中央研究院主導,及國網中心協同執行的《藥藥欲試》系列計畫,舉辦活動與協助製作科普動畫。

楊智惠做許多不同形式的人才培育,包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除了每年參加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也參加科技部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並以AI整合管理平台獲得2020年創業潛力獎,是南部唯一獲獎的學校團隊。

在培育自己的學生方面,楊智惠相當有一套,「要進我實驗室的學生都要交履歷,清楚自己想在實驗室中學到什麼,我並不在意成績好不好,而是態度對不對,此外,也重視實驗室是否能幫學生達到未來想達到的方向,若學生想上臺大,就會用上臺大的標準要求學生,這便是負責任的態度」。

楊智惠進一步說,「我認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的更快,我也願意當那個巨人,幫助學生往上爬。」

智慧搜尋引擎  讓義大一年增7千病人

楊智惠16年都兼任行政職,其中更有8年以上是同時接2個行政職,在當醫學院副院長時,她不僅要負責學校醫學方面的研發,還要評估集團生技產品投資的項目,看的視野與高度就與以往不同。

由於要評估醫學院未來3年的整體願景,楊智惠從原先的藥物劑型開發、細胞治療研究轉向智慧醫療。

「因為我叫楊智惠,所以我做智慧醫療。」楊智惠開玩笑說。

楊智惠指出,當時國研院正在推動生醫產業的整合,希望南部也推出一個主題,南部的資源沒這麼充足,很難做專精做單一項目,所以適合作整合型的內容,因應市場需求,她選擇推動智慧醫療、智慧農業。

她解釋,南部病人很多,但卻很缺工,例如學生會認為長照的照顧服務員只是看護,而不想投入該行業,但若能介入智慧醫療、智慧照護,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讓人力有效的運用,或許能讓更多年輕人投入這領域。

此外,在智慧醫療方面,楊智惠開發了一個搜尋引擎,可以設定好與適應症相關的參數,在院內搜尋符合參數的病人,找出該適應症的高危險群患者,個管師便能電話通知高危險群患者定期回診、檢查,並應用在骨質疏鬆症、慢性腎臟病與阿茲海默症上,「不但是智慧醫療還是精準醫療,更是預防醫學。」

「AI最怕的就是麻煩到醫生做標註,醫生都十分忙碌,但我們的系統不僅節省以往個管師找尋病歷的時間,也能精準將需要看診的病人介紹給醫師,有效率地提高門診量,首先試行的骨質疏鬆症系統,一年就讓義大醫院增加7,000名患者。」


楊智惠開發的智慧醫療搜尋引擎,可以在院內搜尋符合參數的病人,找出該適應症的高危險群患者,首先試行的骨質疏鬆症系統,一年就讓義大醫院增加7,000名患者。(圖/本刊資料庫中心)

發明家跨足創業 創新世代細胞治療

如今,楊智惠出任樂迦再生科技的執行長,其實說來也並不意外。

原來,楊智惠之前就與三顧進行產學合作,研究皮膚的細胞治療,並於2020年7月29日獲衛生福利部正式核定,將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用於治療皺紋、凹洞及疤痕填補及修復等皮膚缺陷的《特管法》細胞治療申請案,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准執行皮膚缺陷修復的公司。

楊智惠說明,在動物試驗中發現,打進去的細胞像是激起漣漪,並不會停留在皮膚表面,而是會誘導體內細胞和內分泌系統讓皮膚增生膠原蛋白,這項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技術,目前已獲得臺灣發明專利,現在,也已經提出在美國、中國的發明專利。

這項技術除了注射劑外,也做成層片,未來不僅可以測試出最適合自己皮膚的化妝品,也可以取代化妝品研發時的動物試驗。

從科普到產業,一路走來熱愛研究創新的楊智惠已經累積擁有23項專利,十足一位女發明家,更因此成為社團法人臺灣發明學會理事長。

「我很喜歡做實驗,女生的敏感細心也很適合做實驗,」楊智惠進一步表示,在臺灣做醫藥研發,不太可能一條路從頭走到尾,因此會從產學合作案、技轉案中培養出對產品的靈敏度,越學對申請專利也越有心得,知道什麼專利是最有價值的。

未來,也會從既有流程中想新點子申請專利,並做充分的布局。

斜槓橫跨了藥物開發、細胞治療、智慧醫療,現在,楊智惠將如何帶領樂迦再生科技,完成打造亞洲最大細胞治療CDMO廠的任務?

「凡事不需成就在我,而是要了解不同領域的語言,能夠找出獨特的產業需求,媒合需求與技術是最重要的。」 楊智惠道出了她的管理理念,也讓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Profile:楊智惠

現職
•    義守大學 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主任
•    義守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    樂迦再生科技 執行長
•    社團法人台灣發明學會 理事長
經歷 •    義守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系主任
•    義守大學 公共事務室主任
•    義守大學 醫學院副院長
學歷 •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博士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