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熱血非洲創業輸光 「創新」X「新創」顛覆歷險記

比翼生醫創投陳彥諭 轉身臺灣生醫新創最夯引路人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9-03
陳彥諭以「創新X新創」方程式,看準臺灣醫療與科技兩塊優勢,引領新創團隊繼續一場顛覆創新歷險記,讓臺灣成為全球數位醫療進入亞洲市場的磐石。(圖/比翼加速器提供)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這幾年在數位生醫創投界快速崛起。陳彥諭成長歷程充滿歷險。出身醫療世家但選擇走工程之路,30歲一腔熱血跑到非洲創立社會企業,結果血本無歸。之後,他赴美國二度創業並進修EMBA創業相關課程。最後,找到人生目標――「透過創新完成未被滿足的需求」又返臺再度創業。這次,陳彥諭以「創新X新創」方程式,看準臺灣醫療與科技兩塊優勢,要引領新創團隊繼續一場顛覆創新歷險記,讓臺灣成為全球數位醫療進入亞洲市場的磐石。

撰文/李林璦


8月28日以及7月20日,比翼加速器分別與秀傳、北醫舉行新創成果展(Demo day),匯聚來自臺灣、加拿大、日本、泰國及新加坡等地的生醫新創,領域橫跨智慧醫療、微創手術、醫材、AI、3D列印等生醫熱門投資項目。即使在疫情下,比翼加速器的新創活動依然活力四射。

比翼加速器成立於2018年,由陳彥諭及共同創辦人張家維共同創立,以比翼鳥為名,希望能讓投資人與新創公司一起比翼雙飛。是全臺第一個與醫院攜手,開放場域讓新創團隊進入醫院做驗證的加速器。

短短兩年半內,不僅與北醫和秀傳兩大醫院合作,舉辦了5 屆團隊成果展,協助團隊完成開發成品驗證,而加速器本身則總計完成輔導72 家國內、外新創,包括51 家臺灣新創和21 家國外新創,畢業的新創團隊總募資額也破20億臺幣。

比翼加速器成立的推手之一、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人稱的Arthur也因此在國際新創圈闖出名號。

已經在數位生醫創投界赫赫有名的陳彥諭,熱衷於成為新創團隊的引路人,迄今比翼創投總投資標的已達15家,希望今年能投資累計至20家左右。陳彥諭的目標是要利用臺灣醫療與科技兩優勢,將臺灣成為全球數位醫療進入亞洲市場的磐石。

多方摸索 奠定創新完成未滿足需求的人生目標

今年四十歲的Arthur,自己也是個連續創業家,一路走來故事充滿著顛覆性和歷險,循著其歷程的脈絡來看,或許跨入生醫加速器與創投領域是機遇,但其實是賦歸。

出身醫療世家,從小望著父親在苗栗經營在地的小醫院,明顯地感受到苗栗縣的醫療資源匱乏,不僅沒有醫學中心,醫師人員的數量更是全臺倒數第三,重病的患者都需要後送至新竹才能治療。

種種醫療環境的問題,讓陳彥諭在成長過程中,就萌生以科技、創新改變醫療環境的念頭,因此,他沒有選擇從醫,而是走上工程之路。

他大學唸交通大學材料科學,之後考上臺大電子研究所,然而,陳彥諭還是不斷在摸索、尋找自己的熱忱與目標。因此,在交大時,他也廣泛修了各種管理學院的課程,包含經濟、會計、統計,到了研究所,又修了文學、哲學、法律等相關課程。

陳彥諭笑說,「其實這摸索的過程,也有點像Design Thinking的過程,在多元化的嘗試中,漸漸找到人生的目標――『透過創新完成未被滿足的需求』。」

但當時的陳彥諭也還無法決定要朝哪個領域邁進,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來到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擔任銷售工程師(Sales Engineer),自此與仁寶集團等各科技大廠有深厚的淵源。

一篇新聞感召 勇闖非洲經商血本無歸卻磨出韌性

只是在德州儀器工作兩、三年後,工作雖順遂,「三十而立」之際卻覺得自己失去了工作熱情,陳彥諭也發現這份工作並不是真正想做一輩子的工作。

這時,一個聯合國的分析報導映入眼簾:非洲有70%~80%的居民活在貧窮線以下,被稱為「極度貧窮」,每天收入不到2塊美元,但卻要花20%的錢買點燈的煤油,每年更有幾百人死於煤氣吸入過多。

看到這篇報導的陳彥諭非常震驚,「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極度貧窮,在研究所研究過太陽能電池的我想著,太陽能燈價格便宜應該很適合使用。」

於是他毅然離職,決心將太陽能燈帶到非洲。「當時的我或許有點衝動,有點天真,但彷彿是受到一種感召。」陳彥諭至今依然覺得那是召喚的力量。

2010年,陳彥諭透過非政府組織(NGO) Aggrey與肯亞搭上線,帶著臺灣所有能買到的太陽能燈,花了2、3個月在肯亞小村落中,跟著居民一起住在沒水沒電的泥土房裡,每天給居民試用、做太陽能燈的市場調查,結果最後發現,「沒有一款燈適合當地居民,不是售價太貴,就是光源不喜歡。」

當時,陳彥諭科技魂爆發,打算運用臺灣的研發量能與完善的ICT供應鏈,自己設計出最適合肯亞居民的太陽能燈,回臺後成立社會企業Kenyataa Light World。

除了研發燈具外,也由於來回奔波非洲與臺灣,陳彥諭發現肯亞的醫療是一大缺口,肯亞全國4,000萬人卻只有4、500個醫師,醫療資源是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