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覽無遺的臺灣生技業:樣樣精通,樣樣稀鬆!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20-06-03

儘管COVID-19因為醫學未解之處仍多,各國疫情依然瀰漫,但臺灣這一波防疫幾乎是過關了。緊接著,各種「超前部署」、「後疫情」影響、變化、機會與挑戰的輿論及會議,已經此起彼落。

檢討政策、討論對策、發展決策;各方專家和非專家的議論線上、線下不絕於耳,透過四通八達的網路科技,我每天的手機line和信箱都被熱心的朋友們幾乎塞爆!

COVID-19除疫疾本身對人類健康造成的直接傷害外,這次堪稱百年一遇的人類大瘟疫,更引發全球政經體系的崩解危機,許多的社會後遺症恐怕才正要爆發(Outbreak),未來的世界將有好多未知的難題。

 

後疫情的悲愴

一位中國老領導前輩就非常悲愴的來訊,「我去臺灣申請有困難,估計現在疫情你也不會到中國差旅,特別是中美戰爭看來一觸即發,兩岸關係自然就越來越差,我甚至開始懷疑,這輩子大概再也見不到小明了!」。

其實,本來人類每一次流行疾病的發生,往往最能彰顯且驅動向前發展的是醫藥及健康產業,但這下擺明向著對方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讓一些立足臺灣、放眼國際(包含兩岸四地)的生技醫藥業者朋友們,嚴肅地重新思考原來的營運佈局。

一位興櫃新藥開發業者就告訴我,他後來到美國成立分公司,有自信臺灣的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實力,本來已吸引一些投資人,希望今年能引進到中國市場發展及募資,「結果疫情造成美國死亡人數超過越戰,越戰是美國覺得恥辱的事件,所以,這次連美國一般民眾都超級不爽中國的。」

朋友到中國的腳步於是暫停,他在電話中說:「美國政府已經把高科技行業包括生醫產業,列入對中國的往來控管清單,我還在觀察究竟只是會局部列管疫苗、生物製劑等戰略型醫藥,還是會擴及全面性的項目。」。

一位向來支持綠營且幾乎都講「臺語」的前輩,則攤開了中國分公司主管的事業發展計畫書,中國經理人對技術平台的產品線佈局和發展比臺灣還大膽數倍,但中國投資人卻似乎非常買單,但由於前輩公司美國取證進行也非常順利,「現在,可能還是擱思考一陣子卡好,」他的臺語一向比國語道地。

事實上,就我認識所及,臺灣生技業界在這次總統大選投票,不支持當局政府的其實很多,理由是,儘管政府一再強調公正、公平,但不少業者或多或少都碰過政府過度管制、特別是海外資金投資的各種「潛規則」,這群深具國際觀的生技人,認為政府防弊心態將無法興利生醫產業,而這對近幾年募資不易的生醫業而言,將是雪上加霜。

如今,持續加深的中美衝突,影響了後疫情的國際市場風向指標,看來並將維持好一段時間的擺盪。「好像到了要被迫跟著政府選邊站,也沒不對或不好,問題是比起其他產業,臺灣生技業還不是個「咖」,所以,政府其實從沒真正用心或不懂怎麼輔導我們這個產業。」朋友說。

 

樣樣都有人精通 整體產業卻樣樣稀鬆

我對朋友所言,「臺灣生技業還不是個『咖』」其實有些不同看法,相反地,近20年來,我看到臺灣生技業真的有很多「咖」,而且國際上談什麼夯事,臺灣也什麼都有。

這次疫情中,抗疫如作戰、分秒必爭,但臺灣無論醫藥、檢測、疫苗、數位科技等實力都讓人「疫」覽無遺。

中國武漢肺炎才延燒,國、內學研單位就自主分進合擊。2月底,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陳榮傑研究團隊和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團隊,雙雙就能在實驗室成功合成公克級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生技中心對準另一款已上市、由日本富山化工製藥公司開發的法維拉韋(favipiravir)也成功進行合成試製。

3月後,當全球眼光都寄望新冠疫苗的開發時,臺灣的疫苗研發也一樣迅速又亮眼。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團隊開發出COVID-19奈米疫苗,並進入病毒中和與動物試驗;國衛院則投入胜肽、DNA、重組病毒、次單位4種疫苗,且研發有成。

國內兩家疫苗公司各自搖旗登山。國光自行開發出候選疫苗後和臺大病毒實驗室張淑媛教授合作進行疫苗抗體中和試驗,並預計8月開始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力爭最快明年冬天,臺灣全民就有機會優先施打; 高端則與美國國衛院(NIH) 簽署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全球商業授權合約,取得NIH新冠肺炎重組棘蛋白的技術平台,以及其候選疫苗的全球商業開發權利。

國內產官學各種新冠檢測試劑的開發成果消息,尤其遍地開花得讓人目不暇給……

臺灣生技能量很好的,怎麼可能會沒「咖」?

只是進一步細究,似乎樣樣都有人精通,但整體呈現卻又似乎樣樣稀鬆,很多時候驚鴻一撇地華麗現身,讓人無限讚嘆與驚艷,但後續很快陷入讓人霧裏看花,甚至空前絕後。

 

存在感 vs. 存在價值

我把這樣的疑惑,請教了一位在其他領域曾經也是國際大咖,但現在已經不太問江湖世事的前輩。他想了想,非常溫柔地回答:「我曾經把以色列的Teva當作是個非凡的成功案例,但後來的Teva幾乎從輝煌到煙滅。所以,我不知道究竟是樣樣精通好,還是聚焦做一件事好。」。

「從產業教育角度來看,樣樣精通可以廣泛地培養產業人才,很能刷存在感;但樣樣稀鬆容易發展不出產業效能,就更難以到國際上求得一席之地,存在價值是什麼就需要思考。」。

美國政府會邀請臺灣的台積電去美國設廠、希望臺灣的口罩製造業去美國開生產線,但迄今,美國還沒有邀請過臺灣哪家生醫公司去美國落腳,但過去,他們邀請過中國幾家生醫製藥業到美國發展。

「這可能是國家政府應該去思考的問題,如果政府認為臺灣生技就是要樣樣精通,那企業個人就只能自力救濟、自立自強、自求多福;但如果國家希望扶植哪些『事』,政府就必須協助產業打通發展環境的各個任督二脈,一旦拉出個產業價值鏈出來了,根本不需要你自己臉上貼金,國際上自然就會認定你臺灣是個『咖』。」。

前輩形容,「糖果甜了,螞蟻自己就會來,」就像這次臺灣防疫一樣,世界很多國家自己會主動站出來支持臺灣。

「現在的臺灣國際知名度,對臺灣許多產業(包括生技業)其實都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是政府是否也希望能拿出哪些『事』來展現臺灣的生醫,還是繼續樣樣精通?」。

「可能政府自己也不知道。」前輩說。

 

mind_sig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