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遺傳分子最完整圖譜在臺灣

茶改場DNA鑑定 確保800億茶飲食安

撰文記者 陳堂麒
日期2017-11-22
胡智益表示,只要微量的茶葉樣品即可進行多次分析,速度快、準確率又高。

2017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上,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的「茶葉DNA鑑定技術」成為吸睛一大亮點,茶改場同時建置茶樹品種DNA資料庫,可協助茶飲業者辨識茶葉的產地和來源,杜絕低價進口茶葉混充高價的臺灣茶,臺灣茶飲市場1年800億臺幣,目前已有食品大廠進行技術移轉中。

撰文、攝影/陳堂麒

早在2008年起,衛生福利部已經要求進口茶葉進行邊境逐批檢驗,卻還是經常在臺灣茶飲中檢出有農藥超標的問題。2015年爆發「英國藍」茶葉汙染事件後,更針對斯里蘭卡、印度和中國等四大進口國的茶葉與花草茶原料都擴大逐批查驗。

在各方關注食安的聲浪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開始要求手搖杯業者或茶飲製造商,都必須明確標示茶葉的原料產地和品種。

雖然法令有明確規範與要求,不過實務與技術上卻難以配合,無論政府和民間都沒有相關檢驗服務和認證單位,因此,食藥署便商請農委會責成所屬單位,提供茶葉飲品品種鑑定的服務。

身為國內唯一專業茶葉研發改良的機構,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於是自2015年起便積極投入茶葉品種鑑定技術的開發,憑藉以往對茶葉的專業知識和累積多年的茶葉(樹)品種種原庫,不到1年的時間,便開發出茶葉DNA指紋鑑定技術。

東南亞最大茶樹品種DNA資料庫

今年9月,農委會參加「2017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強力宣傳可技轉業界的新農業技術,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特別推薦「茶葉DNA鑑定技術」將是農業技術的一大亮點,他強調,藉由品種的判別,可協助茶飲業者辨識茶葉的產地和來源,杜絕低價進口茶葉混充高價的臺灣茶,讓消費者喝得更安心。

但在提供茶葉產品檢驗服務之前,建立臺灣茶樹品種的資料庫是第一步。

茶業改良場場長陳國任表示,臺灣茶葉品種約有100多種,但很多優良的茶(葉)樹品種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外流到國外,臺灣的茶農並沒有因此而受益。

茶業改良場近年來已陸續建置茶樹品種的DNA資料庫,除可保護本土優良的茶樹品種外,還可以鑑定進口茶葉跟本土茶葉。

領導「茶葉DNA指紋圖譜技術」開發團隊,有「茶博士」之稱的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茶作股股長胡智益表示,其實早在日治時代(民國20〜30年間),茶葉改良場便已開始陸續建置臺灣茶樹品種的資料庫(種原庫),不過當時建置的資料庫大多以「鮮葉」為主,而非市面上較普遍的「成品茶」。

胡智益表示,從日治時期至今,茶葉改良場已經累積保存了120種茶樹品種,只要是臺灣曾經出現的茶樹品種,都被完整地收藏保存在茶葉改良場的種原庫,因此茶業改良場擁有全臺灣,甚至東南亞最豐富、完整的茶樹品種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