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AI、IoT、5G、8K優勢 結盟醫學中心

【遠距醫療科技大廠篇】廣達、研華、遠傳、長庚醫科 提供零距離會診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1-04-15
長庚醫學科技也於醫療照護展中,展示病房用設備、醫學影像及生理監測儀器、病床、推床、兒童床、E化護理車、藥車等產品。(攝影/李林璦)

新冠疫情造成各國經濟、商業活動重創,科技股2020年第4季以來持續火紅,主要原因是科技產品,提供的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帶動相關醫療科技蓬勃發展。廣達、研華、宏碁、仁寶等電子大廠,從去年開始陸續投入遠距醫療,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5G與8K優勢下,逐漸由場域驗證走向落地應用。

撰文/彭梓涵


2020年前,臺灣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發展受到法規限制,加上沒有健保給付,導致大家對遠距醫療的持用態度保留。但新冠疫情延燒後,醫院面臨院內感染、封院的危險,促使醫療體系、民眾就醫觀念改變,加速了遠距醫療發展。

健保署將2021年作為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再度讓臺灣遠距醫療走向新里程碑,也讓科技業者看到數位變革,帶來典範轉移的新價值。

科技業、電信業在數位醫療應用熱潮之際,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像是廣達、研華、宏碁、仁寶、遠傳電信等大廠紛紛與醫學中心結盟,並在社區、偏鄉、山區離島啟動遠距醫療、遠距照護,讓欲迎還拒的科技,從場域驗證走向落地應用。

除了電子科技大廠與傳統醫材廠跨界轉型外,也有許多醫療創新業者,投入穿戴式裝置、遠距生理監測裝置等智慧醫材的開發,每家廠商皆在突破挑戰、尋找適合的商業模式,邁向遠距醫療或高齡化社會結構所需的發展。

廣達電腦

結盟臺大、中華電信 「ABCDE」遠距解決方案  深入雲林山區

名列全球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的廣達電腦,累積30年高科技市場經驗,2005年結盟麻省理工學院(MIT),將資通訊技術(ICT)帶入醫療產業已15餘年。

技術長張嘉淵表示,廣達很早就投入遠距醫療,當時合作的第一課題,是解決救護車救護人員在新生兒照護的決策建議。

後來廣達又投入加拿大獨居老人、北歐心理健康等問題。張嘉淵說,「廣達做遠距是本著科技發展的途徑,連結真實世界的問題。」

過去幾年,廣達一直把智慧醫療研究的重心放在國外,直到前年臺灣低生育率、高齡化的問題浮現,加上新冠疫情肆虐,才開始將戰場轉回臺灣。

2019年底,廣達在衛福部支持下,也與臺大雲林分院簽署「智慧醫療區域聯防試辦合作備忘錄」,利用智慧醫療車及QOCA遠距醫療雲端智慧平台,串聯包括成大斗六分院,以及雲林縣內小型醫院,做區域聯防。

張嘉淵也打趣說,臺大、廣達打造的遠距會診平台,就像一台航空母艦,結合數位五官鏡、咽喉內視鏡、超音波等,而創新的虛擬會診模式,讓衛生所端的醫師可在遠端醫師的協力下,進行即時的動態功能評估,讓醫院端的醫師如千里眼順風耳般,親臨現場地望聞問切。

張嘉淵說,遠距要做好,就要5G,而廣達目前解決方案都可以支援5G,因此只要有5G環境,廣達隨時可以開始。除了臺大雲林分院,廣達也與臺灣十多家醫院合作,包括成大、基隆長庚、高醫大、臺大新竹分院等。

今年1月,廣達則與中華電信結盟,推動5G智慧醫療,張嘉淵說,雙方合作則是先由廣達將遠距醫療佈局到醫療資源不均的地區,再由中華電信將5G的線佈上。

張嘉淵說,過去廣達做電腦是要把知識的落差解決,而現在做遠距醫療,則是希望把醫療不均等的狀態,做到更平衡圓滿。


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表示,過去廣達做電腦是要把知識的落差解決,而現在做遠距醫療,則是希望把醫療不均等的狀態,做到更平衡圓滿。(攝影/彭梓涵)

研華科技

共創模式快速打造遠距醫療設備  優先鎖定偏鄉、安養機構市場

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科技,其智慧醫療硬體發展已有10年歷史,去年因新冠疫情,正式跨入遠距醫療整體解決方案開發。

研華科技市場開發經理張浚凱說,研華的遠距醫療解決方案,主要是透過醫護人員間的遠距協作,解決醫療系統裡的資源斷層。目前,研華提供二元的服務平台,一個是遠距醫療推車,另一個為便攜式的行李箱,兩項產品幾乎可滿足院內到院外的各種使用情境。

張浚凱說,遠距醫療推車,可以想像是醫師的好朋友,螢幕呈現的是遠在他方的醫師,很適合用在室內,例如衛生所、急診室或加護病房。而便攜式行李箱,可用在是第一急救現場,或是在宅醫療、前線軍事醫療需求的應用上,行李箱裡有醫療儀器、電腦,行李箱機動性高,可讓山地IDS醫師直接看診、移動並與遠方醫師做意見諮詢。

張浚凱也表示,研華開發的遠距解決方案,其軟體有幾個特色,第一個是可快速打造出虛擬診間、第二是可即時影像醫病溝通,第三個影像檢查可即時分享。而從軟體安裝到開始執行遠距會診,只需5分鐘,大大提高部署的便利性。

去年3月,研華宣布投入遠距醫療市場,7月完成產品,10月正式啟用,僅花不到半年研華就開發出完整的解決方案。

張浚凱表示,醫材不是我們核心技能,研華的核心是醫療資訊(IT)設備,因此研華會把醫療工作的基礎做好,在原有硬體平台上,與中華電信、資拓宏宇合作,開發相對應的遠距醫療軟體。

除此之外,研華則會優先搭配國內醫材廠如晉弘、創心醫電、百視美、超象等,自產的五官鏡、電子聽診器、心電圖、超音波醫療設備,以完成一套軟加硬的遠距醫療解決方案。

目前,研華解決方案已實際導入偏鄉與山區應用。偏鄉包括三芝衛生所,其與淡水馬偕醫院端連接,可替鄰近居民進行皮膚科遠距門診;石門衛生所則與輔大附醫端連接進行糖尿病眼科遠距門診。

山區部分,則有主要服務中台禪寺法師與普台中小學的學童的普仁聯合診所,其則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連結,進行皮膚科與耳鼻喉科門診。

張浚凱說,現階段政府遠距醫療計畫開放的山地離島約50個地區,其中如花東、澎湖離島等地,過去多有相關的遠距醫療試辦計畫執行,因此,研華除了山地、離島之外,更進一步鎖定偏僻地區、長照安養機構等目前尚無健保給付的領域做為市場目標,他也期望研華在這塊做出成績,慢慢打開臺灣遠距市場,並讓政府未來將偏僻地區納入給付範圍。


研華科技智能醫療市場開發經理張浚凱說,研華會鎖定偏鄉、安養機構無法給付的地區做為市場目標。(攝影/彭梓涵)

遠傳電信

啟動臺灣首個5G+mIoT遠距醫療  用SaaS概念打造虛擬診間

在臺灣行動通訊市場佔有率約24.6%,被喻為「電信三雄」之一的遠傳電信,不再只專注於「接通通訊的那一哩路」。

2014年遠傳推Health健康+服務,透過與各地區醫院診所、政府單位及企業合作,開始關注民眾三高等慢性病。

Health健康+服務,讓遠傳體認,臺灣城鄉的醫療差距問題始終存在,2019年11月再攜手亞東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三大醫學中心,啟動臺灣第一個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成為臺灣最早投入遠距醫療的電信平台業者,試辦一年看診數近2,000診次。

遠傳將過往系統打破,透過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概念打造虛擬診間,為新竹湖口鄉的天主教仁慈醫院、臺東海端衛生所及大武衛生所,共三個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場域進行試辦。

今年該計畫也跨大服務至離島的蘭嶼、綠島,開設心臟內科。

遠傳資深協理陳國正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遠傳這幾年,將自身資源與能力把前端軟硬體串接在一起,並把物聯網相關的醫療設備整合,提供智慧化的應用。

陳國正也指出,5G大頻寬(eMBB)、大連結(mMTC)、超低延遲(URLLC)特性,相較於現在常用的4G 網路,5G更擴大物聯網的應用,尤其是影像類的醫學檢測。

從去年開始,遠傳也打造一個雲端服務平台,該平台可提供前端物聯網裝置,又可與醫療資訊系統(HIS)、醫療影像擷取與傳輸系統(PACS)整合,這些資訊可透過行動裝置讓醫師或民眾,快速串接服務。


遠傳資深協理陳國正表示,遠傳不再只專注於「接通通訊的那一哩路」,而將自身資源與能力把前端軟硬體串接在一起,並把物聯網相關的醫療設備整合,提供智慧化的應用。(攝影/彭梓涵)

長庚醫學科技

串接長庚醫療資訊系統 遠距醫療車落實偏鄉醫療可近性

長庚醫學科技於2009年成立,主要專注在專業醫療儀器設備研發與製造,長庚醫學科技成立之初,是因為創辦人王永慶,為了讓病床、醫材可以自給,決定結合集團技術與資源,成立醫材部門,後來院方將醫材部門分割成獨立企業,並開始對外行銷產品。

近年,醫療產業在數位化的浪潮趨勢下,長庚醫學科技也展開布局,積極與其他領域業者異業結盟,從醫療器材製造,逐漸發展到硬體、軟體及系統整合,推出各種智慧化醫療設備。

2019年,林口長庚醫院在復興鄉後山部落健康營造中心舉辦「遠距醫療啟用典禮」,該院與健保署合作的創新山地醫療服務模式,就是採用長庚醫學科技的遠距醫療車。

長庚醫學科技的醫療車從研發到完成,僅費時約4個月,主要設備有五官鏡檢查儀器,可檢查皮膚、眼睛、耳內、口腔及鼻咽,各專科醫師可針對皮膚、視網膜病變及中耳炎進行遠距視訊會診,為偏鄉山地住民服務。

該醫療車,可與長庚院內的醫療資訊系統連結,當病患在進行遠距醫療時,所有檢查影像、醫療紀錄等都可同時傳入醫院電腦系統。而遠距醫療最重要,需要忠實呈現遠端患者的情況,醫師對五官鏡鏡頭畫質與近距離影像的品質要求甚高,長庚醫學科技也與華碩合作,使用華碩專業顯示器做影像的呈現使用,以確保色彩準確度。

目前國外進口的遠距醫療車動輒500多萬元,而長庚醫學科技自行研發的設備僅需300多萬元,為讓遠距醫療為患者提供多項檢查,長庚醫學科技也計畫將推車搭載心電圖、腹部超音波等儀器,減少偏鄉民眾就醫不便。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