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復健―― 帶領復健醫療深入臺灣各個角落

撰文特邀作者
日期2021-04-15
臺灣醫療院所分布不均,促使醫療資療造成落差。

在此疫情蔓延的特殊時空背景下,許多固有的醫療體制崩解並帶來新的挑戰與負擔。急需要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案,來填補因疫情可能被迫中止之長期評估監測病患的健康狀況,以及提供連續復健計畫的缺口與需求。

撰文/龍骨王


遠距復健服務的需求一直存在,且日益被重視。舉例來說,即使身在醫療可近性相當高的臺灣,要去一趟醫院也往往耗費許多交通的時間、等待的時間,甚至需要多一個家屬陪同就醫。病患時常大費周章的卡進一個排隊等候的位置,只為了得到醫療人員一句回饋或接受最基礎的衛教指導,然後再耗費同樣的時間、體力返家,才發現已經忘了剛才醫師的交代和建議,是否真的有遵照指令、正確落實恐怕也實無把握,但浪費了一天看診又未必見效。

若發生在偏鄉,舟車勞頓的就醫更是稀鬆平常。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醫生均集中在西部地區,而含原住民、離島與高偏遠地區總計136個鄉鎮市區,高達87.5%的鄉鎮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公布的每萬人口至少有10位醫師醫療基本需求標準。

上述狀況套用在復健醫療的情境,那只會造成更多的困擾和無意義的結果,因為復健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定期回診評估和接受理療和特殊的運動計畫指導,並持續正確的練習,並非靠簡單的吃藥、改變生活習慣就能恢復。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大部分的病患並無那麼多閒置時間可以頻繁的回診,完整的執行療程。再加上交通往返、排隊等待或其他無形的成本增加,都會造成莫大的阻力,而使醫療成效和品質受限。


⊙ 遠距復健的重要性和貢獻,包括:

⑴    減少民眾舟車往返醫院的時間、交通、陪伴成本。

⑵    透過科技所發展的遠距復健系統可提高個案持續練習的動機,並維持一定的復健強度,避免返家後就遺忘或無紮實完成交代的訓練功課而使成效不彰。

⑶    因應疫情期間,可以減少去醫院的次數,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⑷    增進醫療人員的工作效率,隨時登錄平台查看報表結果,確認個案復健狀況並進一步評估分析,適時調整訓練組合項目或給予個別建議指導。

⑸    遠距復健的Data hub系統利於一對多管理追蹤,亦可藉由虛擬的平台功能從事雙向互動回饋,讓醫療服務不受時段地域限制。


整合多功能遠距復健解決方案 

漸少經濟與交通時間消耗

因此,若能發展出一套遠距復健的解決方案,民眾就可以在私人住所或其他地點執行復健計畫,例如,簡單地藉由科技的方法取得運動指導的衛教短片或來自醫療人員的回饋推播訊息,並藉由透過動作偵測技術分析動作表現和特徵,將此評估結果回傳給醫療人員瀏覽監控,以決定是否調整運動訓練內容或確認動作是否確實完成且正確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為了達到此遠距復健的應用,將多功能的部件整合於單一的機器上是極為可行的方式,接著再連結專屬的軟體平台,如此,便能輕易地在使用者的手機和平板上管理資料和追蹤復健的進展狀況。

尤其在此疫情蔓延的特殊時空背景下,許多固有的醫療體制崩解並帶來新的挑戰與負擔,因此,急需要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案來填補因疫情可能被迫中止之長期評估監測病患的健康狀況,以及提供連續復健計畫的缺口與需求,而遠距復健服務便是有效的整合性解決方案之一。

此外,針對新冠肺炎的情境,遠距復健亦能發揮關鍵的作用。根據WHO針對疫情期間提供醫療服務的建議報告,復健是最容易被中斷的治療,因此,建議醫療院所導入遠距復健系統,持續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


遠距復健的解決方案,讓民眾就可以在私人住所或其他地點執行復健計畫,使用者動作表現和特徵,會回傳給醫療人員瀏覽監控,以決定是否調整運動訓練內容或確認動作是否確實完成且正確操作。(圖/龍骨王提供)

呼籲將偏鄉復健納入遠距醫療照護項目

身在一個科技不斷更迭革新的時代,醫療環境、制度和應用也同樣與時俱進。

2021年為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政府初步開放全臺50個左右偏鄉的醫療院所提出申請,讓偏鄉民眾不必舟車勞頓就能及時享有區域級以上醫院的醫療照護,開放科別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膚科,但復健卻尚未被重視且納入遠距醫療照護的項目中。

在遠距復健產品無論在技術和應用上,都已經「超前部署」且成熟的情況下,期待因為創新醫療模式和科技技術的應用,能為醫療院所帶來翻轉和改變,如此不僅能強化臨床人員的專業和最佳化資源利用效率,更能協助基層照護人員,減輕其負擔與長期復健所耗用的成本,符合整體社會利益。

智慧復健的解方尤能對症下藥,滿足未來超高齡化社會面臨照護上的挑戰與龐大的需求,讓醫療資源的運用達到最大的貢獻與雙贏的結果。

產業期盼政府支持這樣的理念,鬆綁法規的限制,將復健科、居家醫療、甚至長照服務中需要遠距醫療服務的項目納入健保給付,讓更多的民眾得以受惠,在家就能享有醫療等級的復健服務。


⊙ 醫療院導入遠距復健系統的利益,包括:

⑴    減低院內感染風險

    當高傳染危險性的流行傳染病盛行期間,對於需要持續到院復健的慢性病患增高了院內感染的風險。慢性病患者預計也是高致死率族群。若能分散其到院次數,將可大幅減少院內感染風險,亦降低患者與陪伴家屬感染風險。

⑵    持續原有復健患者療程

    患者在家根據遠距系統,即能根據病人所需進行復健的訓練與評估。其功效近於治療師近身指導。遠端治療師/個管師也能根據系統分析的評估結果,動態的介入調整其訓練強度,讓患者復健進程不因危險高傳染疾病隔絕而中斷。

⑶    創立後疫情復健新模式 (NeoRehabilitation Model Creator in Post-Pandemic Period)

    後疫情時期,復健患者防疫意識提升,就醫習慣改變,傾向治療場域由醫院轉移至社區、居家,醫院也發現雖流失部分患者,影響營收,但院內的醫療資源將更有效率地利用。因此,透過遠距復健系統,將能平衡滿足雙方的需求,共創雙贏的局面。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