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臺灣國際微脂體研討會」

微脂體應用未來爆發潛力: 光動力化療、表面電荷、新型微脂體、RNA藥物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11-30
封面圖

10月28日,日本精化株式会社和日隆精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第二屆臺灣國際微脂體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到日本精化、瑞格國際生技、台灣微脂體等臺日公司,以及靜岡縣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專精於微脂體的教授,分別從產業面、學術面分析探討微脂體的新穎技術發展與遞送藥物的實際應用,深入揭露微脂體的未來爆發潛力。

撰文/李林璦、巫芝岳、劉馨香


本次「第二屆臺灣國際微脂體研討會」匯聚了日本、臺灣微脂體產、學界的專業代表,主辦單位日本精化株式会社和日隆精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特別邀請到日本精化株式会社代表取締役社長矢野浩史、副主事冨田康治以及瑞格國際生技董事石井保之、台灣微脂體副總經理曾雲龍等產業專家,線上介紹微脂體的發展與遞送藥物之實際應用。

此外,還邀請到靜岡縣立大學助理教授宋復燃和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陳進庭,於線上分享目前微脂體領域相當新穎的「帶電荷可變的微脂體」(Charge-Reversible LNP)和「雙效微脂體」,洞察微脂體的最新應用與前景。

日隆精化總經理陳煌致詞表示,微脂體(liposome)自被發現60年以來,因為擁有提高藥物靶向性、長效、減低藥物毒性、提高藥物穩定性等優點,成為目前最好的藥物傳送系統。

例如,近期mRNA疫苗採用的脂質奈米顆粒便是最好的範例。希望透過此次論壇,促進日本與臺灣的微脂體研究,並推動臺日產業、政府互相合作。

矢野浩史»兩座磷脂質工廠  預計2022年後完工

矢野浩史首先介紹,近期日本精化為滿足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產品「兩性黴素B」的原料而新建工廠,以及發展核酸藥物等新醫藥產品,共增加投資58億日元(相當於14.2億新臺幣)。

矢野浩史表示,磷脂質為日本精化致力發展中的重點事業,其於今年10月變更組織,將磷脂質事業分部,升格為磷脂質事業本部。此外,日本精化也正在建設兩座磷脂質工廠和一座辦公大樓,預計於2022年後陸續完工。

冨田康治則進一步介紹,日本精化設計與合成了「遞送siRNA的帶電荷可變(Charge-Reversible)脂質――DOP-DEDA」,使微脂體表面電荷可以隨著酸鹼度改變、細胞毒性低,並能裝載siRNA。又更進一步開發出DOP-PPZ脂質,以增加有機溶劑的溶解度。

石井保之»脂質體小分子藥RGI-2001  誘導Treg增生改善GvHD

石井保之分享,瑞格國際生技利用α-半乳糖苷神經醯胺(α-Galactosylceramide, α-GalCer)脂質體開發小分子藥物RGI-2001,可活化不變自然殺手T細胞(iNKT Cell),進而增加抗原呈現細胞耐受性,誘導Treg細胞增生。

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動物試驗模型中,注射RGI-2001的小鼠,Treg細胞成長為對照組的10倍,並可顯著抑制GvHD的病程進展。

石井保之分享,在美國的臨床一/二a期人體試驗中,運用脂質體創新生產技術不僅可降低製造成本,且臨床試驗中藥動學(PK)數據優異。

此外,所有患者在治療第14天,NKT細胞均顯著增加,CD4+佔Treg的比例從4%增加到19%。RGI-2001目前正在進行臨床2b期試驗,有望預防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產生的GvHD。

曾雲龍»微脂體藥物兩大優勢靶向給藥、緩釋效果

曾雲龍表示,目前,臺灣已有超過10項微脂體藥物獲批。不過,微脂體藥物仍會碰到包括:製劑(Formulation)、製造時的再現性(Repeatability)、如何大量生產並維持產品保存時的穩定性,以及法規監管等問題。

曾雲龍表示,微脂體藥物最主要的好處,一是靶向給藥(Targeted Delivery),二是緩釋(Sustained Release)。台微體則以NanoX®與BioSeizer®兩項技術,分別達到這兩項效果。

目前,台微體所開發的產品中,以靶向給藥為目標者,包括:針對腫瘤的Liptecan、Doxisome、Lipo-Dox、TLC178;周邊血管疾病藥物ProFlow;眼科藥物ProDex等。主要以緩釋為目標的,則是止痛藥TLC590、關節炎藥TLC599等。

宋復燃»新型微脂體增藥物穩定性、降細胞毒性 包覆mRNA深具潛力

宋復燃介紹,「帶電荷可變的微脂體」是一項新型的微脂體,帶正電的微脂體在環境pH值為7.4時帶有正電,可有效傳送siRNA進入細胞質。

此外,也嘗試用以包覆mRNA,包覆效率可超過90%,很有潛力作為mRNA藥物傳遞的載體。

宋復燃也進一步介紹了該微脂體的製造過程,研究結果顯示,pH 7.4時對細胞膜的破壞力最小,優於對照組DETA微脂粒複合粒子(Lipoplexes),用以傳遞Sirna時的細胞毒性(Cytotoxicity)也較小。

宋復燃表示,其合作的日本精化已協助開發這項微脂體的量產相關技術,團隊也將朝向GMP工業化生產的方向開發中。

陳進庭»光動力結合化療藥  雙效微脂體療效更佳

陳進庭分享,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受限於光的穿透能力,僅能治療位於淺層的病變,而無法治療大體積之腫瘤。

因此,陳進庭開發出包裹光感物質Chlorin e6 (Ce6)和化療藥物doxorubicin (Dox)或cisplatin (cDDP)的雙效微脂體;且其使用Polyethylene glycol (PEG)修飾的微脂體,來加強藥物的釋放。

陳進庭更進一步設計出,在施予雙效微脂體後照射雷射光的療法,可在多種小鼠癌症模型中,縮小腫瘤和提高生存率,大幅超越僅微脂體加光感物質,或微脂體加化療藥物的療效。

陳進庭表示,接下來,希望研究雙效微脂體製程放大的可行性,以在未來解決大體積腫瘤的治療困境。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