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忠:四大省思首重法令完善 , 政府需提出明確、前瞻政策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7-17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暨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圖/本刊資料中心)
報導 / 吳培安

有著「技轉王」稱號的吳漢忠,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128篇知名國際期刊論文、獲得83項專利技術,其中已經有20項技術(含68項專利)成功授權給生技公司,7項技術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或上市銷售,7項專利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也使其擔任轉譯中心首位主任實至名歸。

 
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過去十餘年間學習到哪些教訓?對此,吳漢忠歸納出了四大建議。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的法令,這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
 
吳漢忠表示,「所有治療領域的發展,背後都需要有完善的法規規範,才能讓相關領域的發展有所依循。如果臺灣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立法及法規都能夠快速進展、與時俱進,對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有了完善的法規環境,接下來就需要有明確且前瞻的政策規劃,且必須強化串聯。
 
「臺灣的基礎研發能力雖然強,卻有著研發方向分歧、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商業化過程中缺少穩定充裕的研發資金、產業面產業規模不足、國際化程度偏低、產學脫軌等六大不足之處,導致整體發展受限。」吳漢忠說。
吳漢忠強調,其中最關鍵的是政府和產業應該要好好坐下來,好好談論如何「選題」,找出有市場價值、有差異性及特色的重點領域,並加強跨領域橫向整合,使得研發、育成到新創公司的過程能夠順利接軌前行。
 
「例如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當初的規劃提供相當不錯的早期研究經費及臨床前開發經費,以及早期臨床試驗經費,橫向與縱向串聯完整。我覺得,這樣的國家型計劃是很值得繼續做下去的。」
 
「然而,隨著國家型計劃退場,早期聚焦投資變少,中期開發經費不足,使得臺灣在學術研究要跨越到產業應用產生鴻溝,很難有大的藥或創新機制的藥出現。」吳漢忠說。

 >>本文節錄至V96期(2022.06)環球生技雜誌,若對於吳主任後續建議與看好的產業發展領域有興趣,歡迎實體/線上訂閱內容。

-----------------------------------------------------------------
若您近期對於產業專家對於議題前瞻的看法有興趣,亦歡迎參與於2022 BIO Asia-TW中舉辦的2022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前瞻疫後新時代-Outlook 2030 臺灣生醫在哪裡?
 
其中,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吳漢忠 主任將於現場分享【生技長才 翻轉未來】生醫技術前瞻與研究觀察;現場更包含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號召之產業界資深陣容,包含:資誠、生物產協、陽明交大、北醫、資誠等各界專家分享,舉辦今夏生醫界最矚目的大型前瞻主題論壇,敬邀您的參與蒞臨!
【活動日期】2022/07/29 (五) 14:00 ~ 17: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2館 7樓701A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3iYy73n7BGeasKk7
(本活動同時開放實體/線上報名管道,歡迎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