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碳費徵收上路倒數!資誠揭生技醫藥4產業氣候攻防戰略

日期2025-05-13
極端氣候對全球供應鏈和公共健康的影響引起廣泛關注,資誠生技醫療與健康科技服務團隊發布《美國生技醫療產業氣候調查:2024回顧與2025展望》,透過盤查209家美國大型生技醫療機構,了解他們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策略與行動,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指出,在此全球趨勢以及日益嚴格的永續揭露與碳費制度下,臺灣企業應加速檢視營運體質與決策節奏,才能在氣候風險中建立長期韌性。
 

氣候行動成生技業共識!99%企業列優先任務 

 
《美國生技醫療產業氣候調查》旨在了解生技醫療產業主管對氣候相關議題的看法,以及他們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策略與行動。
 
整體調查發現,有70%受訪的高階主管認為,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及精神健康的影響和風險最大。
 
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已有99%的受訪者,已將氣候風險列為高階或首要策略任務,並有高達76%的業者,至少將一個氣候相關要素納入年度規畫中。
 
除此之外,有80%的業者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以減少碳足跡,其中並有78%的業者正在探索更有效的可持續資源管理方式,如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強廢棄物管理等策略,來有效降低碳排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56%企業坦言,要因應日益變化的監管環境既繁複又耗時;也有47%企業認為,目前氣候友善投資的回報尚不明確,未來恐怕影響資金的募集以及利害關係人的支持。
 

氣候應對節奏各異 次產業策略多元 

 
儘管整體產業已將氣候行動視為一個重要議題,PwC的調查顯示,不同生技醫療次領域(包括醫療保險業者(Payers)、醫療機構(Provider)、醫療科技(Medtech)、製藥和生技公司(Pharma/Biotech)等)進行盤查在應對氣候挑戰時,其策略重點和執行步調各不相同。

以醫療保險業者為例,他們高度關注氣候變遷對心理健康與整體醫療成本的影響。調查顯示,有多達82%業者認為,未來2年內客戶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將成為他們策略規劃的重要因素。此外,有趣的是,與其他領域業者相比,醫療保險業者在外部合作上顯得較為保守,僅有9%將「外部合作」列為氣候策略的優先項目。
 
在醫療機構方面,則是對極端氣候導致醫療需求上升有高度警覺。其中86%受訪醫療業者將「永續供應鏈」列為未來2年優先領域,也有80%業者願意推動策略聯盟,並率先投資「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SDOH)與「健康公平」措施。
(編按:SDOH是指生活與工作中的種種社會、經濟與環境不平等因子,如經濟不平等、污染與食物沙漠。)
 
在醫療科技公司方面,調查顯示,他們在產品創新與永續製程方面投入最多資源,不僅著重於低碳化與循環設計,也開始評估氣候變遷對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的長期影響,並將創新導入更多診斷、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
 
在製藥與生技產業中,報告揭示85%的製藥與生技業者已著手執行碳足跡管理,並有超過9成正在導入再生能源,同時藉由策略聯盟與多廠佈局的方式,強化供應鏈彈性與市場可近性。
 

碳費徵收倒數 臺生醫產業迎戰低碳轉型壓力與機會 

 
臺灣在此方面也不落人後,環境部已拍板自2026年5月正式徵收碳費,門檻訂為年排放2.5萬噸,未來更可能逐步下修至5000噸,預期高碳排產業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與轉型壓力。
 
面對這場結構性變革,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積極推動臺灣生醫產業的減碳資源整合,提供淨零碳排放的解決方案,並鼓勵企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根據《PwC 2024 台灣與全球生技醫療產業領袖調查》,有超過9成的臺灣生醫產業CEO表示已經至少投入一項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未來將實施更多氣候相關措施。
 
黃珮娟表示,生醫產品具有其獨特性,一旦取得上市許可證後,供應鏈的改變需經過一系列的變更及驗證程序。她建議,生醫產業應從設計開發階段就要有導入「綠色研發」和「低碳設計」的思維。隨著美國企業加大在氣候變遷議題的投入,臺灣業者應更積極面對淨零排放議題,以創造永續商機。
 
欲知更多詳情,歡迎讀者點閱下載: https://reurl.cc/aez45D

線上報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