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北生技小聚 臺灣醫藥鋒芒再現」

生技藍海市場攻略: AI助力、選題、跨國大廠合作

撰文記者 劉端雅
日期2020-07-23
攝影/林嘉慶
「2020臺北生技小聚」首場論壇在7月7日揭開序幕,以「臺灣醫藥鋒芒再現」為主題, 探討在資本匱乏、內需市場不足和新冠疫情衝擊下,臺灣生技藥廠商該如何逆風前進的策略,以及2020年藥品發展的新趨勢。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首場以「臺灣醫藥鋒芒再現」為主題,在7月7日於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會議廳舉行,探討在資本匱乏、內需市場不足和新冠疫情衝擊下,臺灣生技藥廠商該如何逆風前進的策略與2020年藥品發展的新趨勢。
首場生技小聚邀請到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珮、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會計師、貝爾克斯生技執行長張秀鳳、友霖生技醫藥總經理羅麗珠、美商思拓凡(Cytiva)臺灣營運總監王家麒等專家,蒞臨會場與生技業者們分享與交流。
吳欣珮致詞表示,臺北生技小聚已邁進第5年,一直為生技產業提供一個分享產業趨勢、技術和經營投資等資訊,腦力激盪和啟發的交流平台。
另外,她也提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生活、經濟和產業帶來重大轉變,但也促使全球生技產業競相投入疫苗、藥品、檢測試劑的研發,生技產業也因此進入新的產業市場環境。
而臺灣在口罩生產之後,也投入疫苗和藥品的研發,相信臺灣生技產業會在這場研發競賽中找到角色定位和機會。

獨角獸企業崛起
AI助力新藥研發

論壇由虞成全打頭陣,以「全球生技醫藥產業未來展望」為主題,分析全球生醫資本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他指出,近年大型併購案(M&A)、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或是獨角獸企業已成為生技產業最新的投資趨勢。
2019年總交易筆數成長至5,522筆,交易金額高達4,840億美元。授權(License)交易佔比最高達41%、募資是23%,而併購交易數量雖然只有10%,但個別的併購多為大額交易,總金額高達2,710億美元,佔全年交易額56%。
大型藥廠透過併購擴充、強化或互補產品線,多涉及上市藥物和新興技術,其中以腫瘤學、罕見疾病、基因和細胞治療為投資熱點。
例如,去年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以高達740億美元併購賽基(Celgene),成為2019年最大宗的併購案,使BMS成為美國第四大製藥公司,僅次於輝瑞(Pfizer)、諾華(Novartis)和羅氏(Roche),也使兩家的產品組合互補,在基因療法、腫瘤學和免疫學等擁有強大的業務。
另外,私募基金與創投公司對生醫產業的興趣,使一些醫療相關的科技公司獲得資金,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醫療相關科技獨角獸也因此崛起。例如,Hims (男性保健電子商務平台)、Calm (睡眠保健app)、Babylon (遠距醫療服務)等。
最後,虞成全也指出,人工智慧(AI)輔助新藥開發成為近年的趨勢,市場持續在成長中,預計2020年高達49億美元,2026年將為452億美元。在AI的助力下藥廠利用深度學習等分析基因、藥品等生物科學資訊,從而降低生產過程的時間、成本和失誤,使AI篩選藥物的功效更加快速。
同時,運用AI、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協助生技醫療技術發展為「智慧型工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尋找醫療上未被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