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動物冠狀病毒研究基礎

吳弘毅:基礎研究不可斷鏈, 動物模型助抗疫!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0-06-03
吳弘毅教授表示,動物實驗是新興傳染病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撰文、攝影/巫芝岳)

新冠肺炎疫情下,國衛院在1月底緊急聚集各界專家,探討如何加速國內疫苗、藥物等相關研發。其中,中興大學吳弘毅教授擁有20年動物冠狀病毒基礎研究經驗,他是如何透過動物相關研究助力抗疫?又如何看待本次疫情?


撰文、攝影/巫芝岳

至今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全球近6百萬人確診、30多萬人死亡。

臺灣「超前部署」造就的防疫成績備受世界肯定。事實上,早在農曆年假一結束,國家衛生研究院就召集各界專家,開會探討該如何加速我國研發,促進檢測、藥物與疫苗的發展,以讓疫情提前趨緩。

這場會議中,除了與藥物、疫苗研發相關的研究員外,也不乏專精於「動物病毒」基礎研究專家的身影,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吳弘毅教授,正是其中一員。

從動物研究了解冠狀病毒致病機轉

吳弘毅從博士班起,就開始研究動物冠狀病毒,至今已有約20年研究經驗,並專注於研究冠狀病毒的基因表現與致病機轉。

他表示:「要了解像是新冠病毒這種新興病原體時,動物病毒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冠狀病毒是一群有外套膜的 RNA病毒,表面有許多類似皇冠突起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因而得名。

吳弘毅指出,冠狀病毒是個龐大的家族,感染不同物種的冠狀病毒,其實相似度都高達70~80%。而棘狀蛋白與宿主細胞上的受體接觸,是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不同的冠狀病毒最大的差異,在於其表面的棘狀蛋白不同,這點也會導致冠狀病毒感染、傳播情況的不同,但病毒進入細胞後的複製、繁殖機轉則都非常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