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保養品科技在台灣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6-07-15
開版圖

十年來,化粧品是從沒衰退、只見成長的產業。也是台灣8 年來,出口不斷成長、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2% 的行業。

這個市場沒有獨佔與寡佔廠商,過去,誰搶到先機、誰就領風騷。但「次世代」化粧保養品,有科技才有面子!

過去,台灣化粧品走ODM、OEM 路線,現在,崛起企業以研發打開國際知名度。「次世代」化粧保養品科技在台灣,「美麗」寶島大有機會!

企劃製作:王柏豪

採訪/撰文:吳靜芳、陳欣儀   

攝影:吳靜芳、陳欣儀、陳堂麒


愛美是人的天性,據全球著名化粧品企業L'Oréal 集團與法國博物館的研究發現,人類對於化粧品的使用可追溯至4 千年前的古埃及時代。無論全球經濟好壞、房價如何暴漲、通膨如何發生,美粧化粧品市場的經濟沃土一直存在。

美的市場有多大?根據市場調研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 在2015 年公布的報告,全球2014 年皮膚、頭髮及口腔護理化粧品(cosmetics)市場約4,600 億美元,預計2020 年會達到6,750 億美元,成長率超過6%。

近十年來,全球化粧品產業亦從未衰退,只見成長。全球最大的化粧品集團萊雅(L'Oréal) 發布的2014 年全球化粧品產業報告指出,僅2008 年的金融海嘯影響使得隔年成長率略微下滑。

台灣經濟部統計處數字顯示,化粧品產業自2009 年至今,每年都呈穩定成長,近5 年平均成長率達7%,2014 年產值達165 億元。

從2007 年至2015 年的出口更不斷成長, 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2%,「在眾多一路衰退的出口產業中,連續多年穩居台灣出口成長的前幾名。」工業局「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生醫所藥物技術中心專案副組長賴惠敏表示。

出口部分則出口至中國、美國較多,其中,對中國出口年平均成長30.8% 表現,更是相對亮眼。

有趣的是,綜觀國際化粧品市場,迄今仍沒有出現獨占與寡占廠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統計,2014 年全球前十大廠商僅瓜分33% 的市場, 即使是擁有超過500 個品牌的萊雅集團,也只有7%市占率。

這也造就了全球化粧品產業如繽紛、豔麗,任何區域的廠商,都有機會締造自己美麗的故事。

大廠搶進新興市場 韓國祭政策鼓勵產業

一直以來,化粧品產業為高度市場導向,GDP 揚升、生活水準逐漸提高的亞太市場於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急速成長、年平均出現20 ~ 30 % 高成長率的中國,各巨頭更紛紛搶進。

萊雅在2000 年、2008 年相繼在墨西哥城、中國上海設立汙染研究中心,針對空氣汙染進行大規模的皮膚研究。去年,又在浦東啟用研究與創新中心,並已交出4 款在地研發產品的好成績。

萊雅旗下針對敏弱肌膚的醫美品牌「理膚寶水」(LA ROCHE-POSAY) 2014 年先在中國上市,隔年才進入香港、台灣及韓國市場。

到了2014 年,萊雅更看準亞太的面膜風潮,以51 億人民幣併購中國最大的面膜製造商美即,補足歐美體系所缺乏的面膜部門。根據2015 年該公司年報,中國市場已經是萊雅第二大銷售地區,僅次美國。

國際大廠攻勢猛烈,但區域市場的中小企業也不惶多讓。韓國在1990 年代就制定了《化粧品法》;2013 年9 月,韓國保健福利部與食品醫藥品安全處宣布中長期發展計畫,目標在2020 年將全國生產規模從7.1 兆韓圜( 約合200 億新台幣)擴大至15 兆韓圜( 約合410 億新台幣),出口額60 億美元,要從目前全球第11 大變成7 大化粧品強國。

韓國當局放寬法規限制,並擴大研發投資至生產規模的4%,聚焦原料及功效研究。為塑造品牌,政府更將傾力支持及鼓勵廠商在東南亞、中東、拉美和歐洲地區開設旗艦店。2015 年,韓國政府再加碼,宣布透過持續的放寬法規,集中支援五大產業――醫藥、工業材料、石油、食品加工以及化粧品。

「次世代」化粧保養品 融合生物科技

未來,研發將是化粧品長遠發展的命脈。萊雅2014 年的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化粧品市場由創新、功效及品質所支撐,一語道破了化妝保養品產業中,「次世代」保養品產業的趨勢――融合科技的「機能性保養品」。

「未來的保養品必定會和生醫結合,」開發出全球獨具、具自有功能膜材載體——Aqpar 的博鴻生物科技總經理林宇岳認為。

他表示,隨人口老化的趨勢,輕熟齡要凍齡、熟齡要開始抗齡,加上微整的趨勢,許多保養品必須依靠藥物解決或維持某種效能,所以,「未來保養品的機能性也將更偏向所謂含藥化粧品。」

統計處調查指出,年輕人保養年齡層不斷往下降。台灣在美粧保養品市場,以臉及身體用保養品佔比45.1% 最高,化粧品佔比20.6% 次之;就進出口類別觀察,以皮膚保養品佔54.2% 最多,彩粧品佔28.6% 次。

隨著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天然、無毒、環保等需求下,結合了生物技術、化學、製造與美學的生技化粧品,已然帶動了「次世代」化粧保養品產業的興起。

強調功效、科技、創新

「次世代」機能性保養品首要強調功效、科技,如何在新成分、新配方之間激盪出功效,創造品牌口碑,成了次世代化粧品產業最重要的課題。

化粧品市場向來爭奇鬥艷、競爭激烈,「次世代」追求創新科技的訴求,也帶來了新興中小企業切入市場展現的大好機會,一如生技產業大藥廠與新興生技公司之間的價值鏈關係,只要是better in class 、first in class,都有機會在國際伸展台上成為美麗的焦點。 

 知名如南韓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獨家研發的氣墊粉餅(Cushion)技術,曾經過15次改良與更新,獲得13項專利;不僅造就旗下19款產品,以不同成分、粧感,鎖定不同肌膚類性,創下每1.2秒就賣出1個的紀錄,技術專利吸引大廠迪奧(Christian Dior)合作,全球Cushion狂潮持續熱夯,相關技術也開始被運用到眼影、腮紅上,功能更趨多元。

在工研院的合作協助下,「歐萊德咖啡系列」利用科技把咖啡應用開發得淋漓盡致,先將咖啡豆萃取油做為髮粧用品原料,又回收咖啡渣,成為生物分解材質的瓶身,創新結合科技讓環境「生生不息」。

曾於2007年培養出國際蘭展蝴蝶蘭冠軍的青山蘭花,歷經超過5年時間從這株冠軍蘭花培養、原料萃取並經過多項測試。

2011至2012年期間,研發團隊完成萃取蝴蝶蘭功效性成分(植化素)的活性功能評估,也取得國際INCI認證及製程專利。其功效性已大獲日本Saticine製藥廠青睞,台灣聞名世界的蘭花,現在又在化粧品原料的國際版圖上,開出了嬌美的花朵

專利佈局與INCI認證申請化粧品

在次世代化粧品舞台佔據要角的「機能性化粧品」,可由含藥化粧品與一般化粧品的區別說起。含藥化粧品依台灣法規,指含有醫療及毒劇藥品成分的化粧品,為規範其安全性,上市前要進行查驗登記,一般化粧品則不需要查驗登記,由廠商自主管理。

例如,傳明酸等美白成分都曾列為含藥成分,不過,近年來TFDA屢次公告下,在限定濃度內就變成一般化粧品,使用製造的廠商不必申請查驗登記。

中國醫藥大學藥粧品系教授溫國慶指出,含藥成分的一般化使得更多廠商可以利用該成分快速開發;但是對於使用原含藥成分作為核心技術的廠商來說,等同競爭門檻消失。

「查驗登記、製造品質管制都做完起碼要2-3年,假使成分還有專利佈局,更能保護開發廠商,鼓勵新成分研發,否則產業無法前進。」溫國慶說。

以美白成分「甲氧基水楊酸鉀」(4MSK)為例,4MSK是資生堂花了14年研發的獨有成分,在日本、台灣、韓國、歐盟及美國都申請專利,即使被降為一般成分,仍有專利壁壘。

不過,資生堂是亞洲第一大化粧品廠商,擁有獨立研究所及雄厚研發資金,這樣的研發歷程,並非一般中小企業容易仿效。另一條路則是走「國際化粧品原料命名」(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INCI)。

INCI為國際化粧品行業準則,為化粧品原料建立名稱和規格,受到包括歐盟、北美、日本、中國、台灣等世界主要國家承認與尊重。

特別是新成分若申請INCI登錄通過,不僅即為安全成分,亦可被大部分國家的藥物監管單位接受。新成分登錄資訊一公布,往往能吸引國際品牌廠商、原料商接洽合作。

化粧品市場變化、消長快速,產品需要有更高的能見度才能勝出。

「次世代」保養品舞台

2013年以前,台灣登錄INCI的成分不到15項,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工研院生醫所輔導台灣化粧品產業,自2014年起大規模推動的「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積極投入新原料開發及申請,2014至2015年,共已協助業界開發13種成分並登錄INCI,打開了台灣廠商於國際保養品研發的知名度。

過去近十年來,台灣化粧保養品產業歷經了幾個演變。2007年,擁有數十個消費性產品品牌的聯合利華結束在台灣的生產線,移往中國後,國際化粧品廠在台灣本土生產鏈正式全面缺席。

台灣傳統的OEM觀念,長年來也深植在台灣化粧品產業。目前,在台灣近千家化粧品廠商多為一般化粧品OEM、ODM 製造代工廠,主力營運在委託生產製造及委託品牌規劃設計。

2009年世界遭遇金融風暴,不少歐、美化粧品品牌,不但沒有對台灣抽單,還把其他國家的代工轉而集中到台灣。但因應市場變化需求,從策劃設計、營銷、品牌與生產分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幾經市場與實力條件原則淘洗,目前有能力接受國外大廠訂單的廠商約7、8家左右。

加上如上述,韓國化粧品產業以國家之力急起直追,政策不惜灑韓幣獎勵廠商,使國際市場大吹韓風,強打品牌行銷,台灣在上一波化粧品國際競賽中,除了面膜掙出台灣面子,其他相對顯得花容失色。

但「次世代」保養品追求將創新注入科技美學,利用新原料、新配方、新製程、新包裝、新科技,把研發成果落實產業化,創造價值與商機,台灣許多廠商憑藉自身的使命與熱忱一頭栽入研發,已逐漸找回了微笑。

「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短短推動兩年多,政府每年約投入新台幣1,500萬元,在有限的預算和資源下,已號召國內近百家廠商、150餘位產官學人士參與,在下一個「次世代」化粧保養品科技來臨時,台灣業者都希望抓住其中蘊藏的潛力及商機。

台灣保養品產業奮力轉型與升級的力量顯見,進一步打造出高值美麗的產業,「次世代」保養品科技在台灣大有機會嗎?值得大家期待與觀察。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