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體、基因檢測歹年冬 投資人數百億美元蒸發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0-02-25
撰文/王璽豪

2019 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尤其是美國基因檢測市場退燒、血液檢測、腸道微生物菌群檢測公司紛紛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消息頻傳,投資人的錢就像打水漂一去不回,我們也為讀者整理出相關資訊,以提醒相關領域創業者、投資人和研究者注意相關風險。


根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體外診斷(IVD)市場將從2018年的879.3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8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5.2%。

IVD可檢測上千種指標,產品種類豐富。根據檢測原理和方法,IVD可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尿液診斷等,其中又以前三類IVD為主流。

隨著消費者體驗不斷改變,檢測的服務範圍,也從醫院、診所端延伸到DIY居家檢測,檢測也從過去疾病風險預測,延伸出五花八門的應用,包括追溯遠古祖先血統,或經分析建議飲食、營養補充、肌膚管理等,消費者對結果好奇充滿期待,熱度也隨之升高。

不過從2019 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尤其是美國基因檢測市場退燒、血液檢測、腸道微生物菌群檢測公司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的消息頻傳,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就此灰飛煙滅。

個資被濫用、竊取風險

23andMe、Veritas裁員

以個人基因檢測的領域來說,最領先的企業之一非23andMe莫屬。

23andMe於2006年創立,創辦人兼執行長Anne Wojciki看準人們會對自己謎一般的DNA、血統背景感興趣,利用電子商務經營模式(Consumer to Consumer, C2C)打破傳統基因檢測銷售模式,成功掀起話題。

到目前為23andMe已籌集了近8億美元的資金,最新估值為25億美元。23andMe曾提供包含240種健康風險評估的DNA檢測,但預測風險,仍不等於醫學診斷,因此FDA在2013年勒令停止23andMe銷售該試劑盒。

奮力多年,23andMe在 FDA放寬限制,於2017年取得第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遺傳檢測批准,在沒有醫生處方下可直接對個別消費者透漏罹患特定疾病或病症。

23andMe在全球擁有超過500萬客戶,已銷售超過1,000萬套基因檢測套組,超過80%的客戶同意將其基因數據做為研究與藥物研發用途,目前累積的數據,可說是全球最大的遺傳和表型資料庫。

但自去年開始,銷售遺傳檢測的生意一落千丈,其中一個原因則是「隱私」,人們擔心DNA檢測結果會像臉書(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個資被濫用、竊取,加上許多科學家發出警訊,認為娛樂性的產品可能存在不準確的訊息。

2018年發表在《Genetics inMedicine》的期刊就表示,約40%居家DIY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導。

美國五角大廈更警告軍事成員不要使用這些娛樂性質的基因工具包,以免不正確結果使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今年一月,23andMe也宣布裁掉100名,約總數14%員工,並重組業務,以更專注於治療用DNA檢驗開發。

銷售個人基因檢測的生意放緩的並不只有23andMe,其他同類公司包括美國矽谷基因檢測公司,Veritas Genetics去年底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