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企業CEO圓桌會議系列報導

醫療電子跨界商機 如何進軍國際?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6-08-16
開版圖

醫療電子成為醫療產業新興領域,台灣擁有醫療及電子深紮的產業基礎,該如何善用跨域優勢取得國際商機?時代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場生醫企業CEO圓桌會議,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主持,邀請美思科技共同創辦人王智弘、明基三豐醫療器材董事長陳其宏、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慧德科技董事長趙中理,以及晶祈生技技術長范龍生,熱議台灣醫療電子業的發展策略。

文、圖/編輯部


近年,在醫療產業最新興的領域當屬「醫療電子」(medical electronics),其應用範圍廣泛,橫跨醫療影像、療法、檢測及健康監控等,有助於滿足各國急遽都市化人口的醫療需求。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統計,全球醫療電子市場到2020年將可能達到565億美元,2014年到202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5.5%。

藉由智慧醫療(eHealth)、行動醫療(mHealth)、數位醫療(dHealth)等產業焦點,醫療電子成為醫療跨界重要趨勢。在這波浪潮中,台灣長年累積的ICT基礎以及醫療實力,為醫療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添加了柴火。

時代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場生醫企業CEO圓桌會議,即聚焦愈發興勃的醫療電子領域,並探討台灣醫療電子業的發展策略。


王智弘-美思科技共同創辦人-「政府應訂定透明的規範,鼓勵教授、醫師與企業合作,創造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更有效的商業模式,使醫療品質和產業發展能同時進化、升級。」

法規、選題、臨床需求 醫療電子創業know-how多

美思科技(MedicusTek)共同創辦人王智弘指出,醫療產業不比消費型電子產品,產品研發最初就要讓終端使用者(醫療人員)的意見得以參與,且符合市場需求的選題至關重要。

王智弘同時任職史丹福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11年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同學及前華碩工程師共同創辦了美思科技,結合大數據研發智慧床墊,並著眼跌倒、褥瘡等可預防的醫療事件,切入病房監測系統與物聯網(IoT)市場。

王智弘以美國現況為例,指出設計醫療電子產品應注意不同地域法規及文化的差異, 而台灣在海外為數眾多的前小留學生,應可替台灣在海外市場建立橋樑,評估風險管理及商業模式適不適合未來的國際市場。

他強調,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台灣醫療產業現在的思維,還是以代工的硬體銷售數量為主,只想降低成本。」他指出,創業重點是要如何將商業模式慢慢轉變至數據和知識層面、創造不同價值,發展高價值的產品。

王智弘也指出,健康產品和診斷產品市場不同,醫療電子若純粹用於行為改變監控,少許誤差可以被接受,但用於診斷不能有絲毫誤差。「例如設計心臟偵測,每一個雜訊都很重要,不能隨意篩除。如果診斷結果關係著給藥,就一定要非常準。」


范龍生-晶祈生技技術長-「台灣的醫療及電子基礎固然紮實,但發展醫電的先決條件,應該深入瞭解問題本質、發現瓶頸,提出解決方案,再回頭評估市場、智財權。」

發展人工視網膜的晶祈生技技術長范龍生則指出,台灣在醫療及電子基礎雖然紮實,但醫療電子創業選題必須回歸到問題本質,「先決條件是應深入瞭解問題本質、找出瓶頸,提出解決方案,再回頭看看市場利基、IP佈局。」他舉例,偵測心音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如何判讀診斷,可連結大數據發展出可靠演算法。

晶祈開發的球面型IC可作為神經元介面,人工視網膜解析度達4,000 pix,使患者可能得到0.2的視力,為業界最高,目前FDA唯一通過的Second Sight產品僅60 pix。

「我們把視網膜當作大腦的一個延伸,發展電子系統與大腦神經系統互動的介面平台。」除了感測器、IC設計等核心技術與人才,晶祈也與台大醫院眼科緊密合作,目前正進行少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