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新南向行不行?

尋找特色商機 深耕醫藥人才交流

撰文記者 楊傑名
日期2017-01-23
國研院與樂斯科合作,將高階實驗鼠銷售至東南亞各國。(圖/楊傑名)

政府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生技南向究竟可行不可行?不能只是口號,台灣應如何掌握生醫領域優勢、確實創造東南亞商機?陽明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指出,原料藥、疫苗、高端藥品及高階醫材,或有較多切入市場的機會,但最重要是長期深耕人才。

文/楊傑名


行政院去年9 月5 日宣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正式啟動,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負責政策協調及推動執行,2017 年度共編列預算42 億元,並將整合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台商組織與外國友好團體資源執行。

「新南向」的目標市場將鎖定東協10 國、南亞6 國與紐澳共18 國,將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目前,東協已是全球第七大、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加上東南亞國家經濟成長與高齡化的趨勢下,醫療支出顯著增加,整體醫藥市場近200 億美元,生技醫療產業未來在東南亞市場極具發展潛力。

隨著東協國家消費力及醫療品質提升,疾病防治重心也逐漸由傳染病轉向慢性疾病,據世界銀行統計預測,2020 年東南亞等國醫藥支出可上看1,680 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總額之10%。

陽明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指出,「新南向」政策最主要的目標是要有經濟利益,也就是讓台灣的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有二,其一是在台灣製造後再外銷到這些國家;其二則是到當地設廠,在地製造在地販賣。

對製藥業而言,因台灣市場不夠大,不管是成本、製造量與藥價都面臨困境,使台灣製藥業的發展受限,康照洲認為,就藥品而言,以「台灣生產外銷國外」的模式正好能解決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