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德國紅點設計獎

紡織所開發智慧型紡織 推動照護模式變革

撰文記者 林亞歆
日期2014-06-10
這款專為女性設計的慢跑、自行車智慧衣兼具功能與舒適性。

紡織業曾是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墊腳石,過去一度顯得沒落,如今碰上健康產業興起,台灣紡織業與電子、醫療碰出火花,台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見證了新契機的一路發展,產品技術已成功技轉廠商進行市場化開發。

文/林亞歆


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台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紡織所)發表了多款智慧型紡織品,包含榮獲2014年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的「心臟復健輔助系統(Cardio Care)」,及專為女性設計的慢跑、自行車智慧衣,及血氧手套等。

展出的「心臟復健輔助系統」,結合彈性織物電極和具舒適性及支撐功效的針織結構布料,提供胸骨支撐及監測心電生理訊號HRV,穿戴設計兼具功能與隱密性,還可利用藍牙傳輸到App軟體,讓使用者能自主的健康管理。

這些「紡織感測器」以紡織介面出發,卻仍具備紡織的舒適、柔軟、透氣與高彈性,不僅展現了高科技服飾的實用功能,未來的市場前景也無可限量…。

在紡織所不斷革新技術下,同時嘗試跨業結合,紡織、ICT與生醫產業碰撞出「智慧型紡織品」(smart textiles)新契機,原來一度成為大家口中的「夕陽產業」,可能翻轉為未來的新興產業。

電子元件纖維化

紡織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博士表示,事實上,所謂「智慧型」紡織品早在1980年代開始。雖然,當時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多為「玩票性質」。但這個時期,已經大致勾勒出紡織品與電子設備結合的概念與雛形了,只是當時電子組件過大,不能舒適穿戴,所以商品化不成氣候。

2000年左右,商品化成果開始出現,但當時只是希望能將隨身聽、手機、相機等電子產品與衣服結合,「就這樣硬生生地崁進衣服裡,而用途也僅止於噱頭、有趣。」黃博雄接著說, 直到近年來,紡織技術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