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醫師培訓制度 打下臺灣實證醫學基礎

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郭耿南 榮登POSNA名人堂首位亞洲人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1-10
郭耿南2020年獲選入全球小兒骨科的最高榮譽──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POSNA)名人堂中,成為其有史來第一個亞洲人臉孔,並一生投身醫師培育工作,為臺灣打下實證醫學的基礎,是臺灣醫療水準與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撰文、攝影/李林璦)

2020年5月,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POSNA)名人堂中,出現了有史來第一個亞洲人臉孔──被譽為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的郭耿南教授。他不僅獲得了全球小兒骨科的最高榮譽,郭耿南更為臺灣醫療建立多項制度,包括:醫療機構人體試驗委員會評鑑作業基準、臨床診療指引發展手冊、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等。郭耿南一生投身醫師培育工作,為臺灣打下實證醫學的基礎,是臺灣醫療水準與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


2020年5月,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POSNA)名人堂中出現了第一個亞洲人臉孔─郭耿南教授。

「這是全球小兒骨科界的最高榮譽!」郭耿南開心的神情溢於言表。

要登上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名人堂條件有三,需成為POSNA會員至少15年,年滿60歲,且須曾獲得傑出成就獎,包括教學、指導,研究和照顧兒童的肌肉骨骼疾病,達成三項條件後於每年秋天提名,經評審委員會與名人堂的成員們認可後才能登上名人堂。

郭耿南也透露,2020年是從全球14位提名候選人中,選出4位得主,可見獲選登上名人堂的郭耿南,是國際小兒骨科權威中的權威。

郭耿南是醫界的「臺灣之光」之一,一點不為過。才3年多前,2017年,郭耿南也獲得亞太小兒骨科學會頒發之終身傑出成就獎。而郭耿南早在1996年,就被《美國健康雜誌》(American Health Magazine)透過全美350家醫學中心票選為全美最佳20位骨科醫師之一。

除了享譽國際外,郭耿南更為臺灣醫療建立多項制度,包括:人體試驗委員會評鑑制度、全國菸害防制策略並成為臺灣菸害防制的依據、建構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建立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等。

保送臺大醫科 步上「醫生家族」之路

一生投身醫師培育,影響孵育了無數醫師,為臺灣打下了實證醫學的基礎,不過,臺灣小兒骨科界指標性人物的郭耿南,提及學醫卻笑道,「我本來不想當醫師,想讀物理……」。

郭耿南出生於1940年的戰亂時代,回憶起來,還依稀記得幼年時期家裏為躲避美軍轟炸而遷徙,即使環境動盪,隨著父親步伐「做該做的事」,也成為郭耿南從小就根深柢固的觀念,並且伴隨他一路上求學順利。郭耿南一步步從太平國民學校,到成功中學(以前的臺北第二高等中學,父親以前就讀的學校),最後保送進臺大醫科。

在成功中學時,郭耿南由於物理成績特別優異,自己對物理、數學也較有興趣,原想選讀物理系,但父親特地找了臺大泌尿科教授的舅舅、臺大內科教授的叔公來說服郭耿南,生物科成績也同樣媲美物理成績的郭耿南,最後遵承「醫生家族」而踏上醫科大道。

受師長、美國醫師培訓啟發

獻身骨科醫學

在臺大醫科五年級時,郭耿南開始接觸到骨科,遇到了嚴厲但對學生教育不遺餘力的陳漢廷教授,開啟了郭耿南對骨科的興趣,其後又遇到了當時骨科的總住院醫師鄭俊達,其乾淨俐落的開刀手法深深震撼郭耿南,讓他更加確定獻身於骨科領域。

臺大醫科即將畢業,原先郭耿南打算留在臺灣,但聽聞同窗好友楊敏盛,正在申請國外的醫院,郭耿南也興起申請國外醫院的念頭。最後,反而郭耿南出國深造,楊敏盛因故留在臺灣,創辦了桃園地區最早、最大的私立醫療體體系—敏盛綜合醫院。

1967年,郭耿南前往密西根大學做實習醫師(Rotating Internship),在不同科別間輪流,一到自選科別時(elective),郭耿南二話不說就選了骨科。

在美國的日子,郭耿南簡直大開眼見,他說道,「美國教育比較偏向啟發式教育,會針對一個案例舉出多種處置方式,一同討論哪個方式最好,再下結論,這樣可以大家一同腦力激盪,不會漏掉任何小細節;而那時的臺灣,常常看到一個疾病,就會直接下治療診斷,少有自由討論的空間。」

他舉例,「密西根大學的教授會帶著實習醫師們,坐在X光機前看片子,一張張細細地討論,一談就是2小時起跳。」這也在郭耿南心中埋下後來對於醫師教育想法的種子。

接著,郭耿南申請到芝加哥伊利諾大學醫學院當骨科住院醫師,住院醫師都要輪流看小兒骨科門診,當時郭耿南便接觸到許多有先天性疾病、自發性疾病或外傷引起骨頭損傷的兒童,小兒骨科的特殊性,也讓郭耿南選擇投身於此。

專攻複雜度高、挑戰多的小兒骨科

「小兒骨科是一個非常特別、複雜的領域,包括很多病情,在診斷時,需注重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 才能達到正確的診斷,更進一步形成最適合的療法。」郭耿南說。

他進一步指出,一般來說,小兒骨科的病人,開刀的適應症要非常小心,因為兒童正在成長及發育,要特別考量到治療會不會影響小兒的發育、生長板的成長等,「不是看到一個症狀就馬上開刀,有時反而可能幫了倒忙。」

在早期,在美國還沒有小兒骨科專科,大約是在1970年代開始慢慢成形,剛好就是郭耿南在美國做住院醫師的時期。

接著,郭耿南於1973年前往當時全球前兩大兒童骨科權威醫院之一的英國倫敦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現為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當一年的次專科研究醫師(Fellowship),期間還花了1個月時間到了愛丁堡大學的兒童醫院Princess Margaret Rose Orthopaedic Hospital進修。

當時,郭耿南是唯一一位亞裔醫師,他說,「在倫敦也讓我學到終身受用的一句話,當時的老師告訴我,『現在教你的東西,可能十年後就過時或改變了』,所以要學會思考、持續學習,不能按照老成的方式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