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機電工程師的生技CEO之旅

光鼎蔡守冠獨門毛細管電泳 突破QC大廠重圍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0-12-10
蔡守冠將毛細管電泳儀卡匣成本大幅壓低、鎖定中低通量檢測客戶需求的策略,成功的讓產品打入亞洲及歐美市場。

即將在明年掛牌興櫃的光鼎生技,最早隱身為美國eGene的儀器代工廠,其自主研發的毛細管電泳儀,賣給了QIAGEN後,又為其關鍵零件委託生產代工廠。最後華麗轉身,跨足發展快篩檢測試劑服務,成功打開亞洲、歐美市場,近期不僅隨著疫情訂單滿滿,並獲得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親自登門探訪,成為QIAGEN、ThermoFisher等國際大廠不敢小覷、與之合作的 「Somebody」。


撰文/吳培安 攝影/彭梓涵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全球檢測商機愈發火熱,QIAGEN、ThermoFisher、亞培(Abbott)、艾伯維(AbbVie)等大廠爭相搶食巨大商機。

鮮為人知的是,QIAGEN其實在臺灣有個專門生產核心零件的委託生產代工廠(CMO),且同時與安捷倫科技(Agilent)、ThermoFisher等基因科技大廠簽訂多項合作計畫的低調業者,它就是光鼎生技(BiOptic Inc.)。

成立於2004年的光鼎生技,是臺灣極少數分子檢測產業的上游廠商,也是亞洲唯一一家毛細管電泳儀的研發製造商,其策略是以臺灣市場做為服務練兵之地,但主要收益都來自亞洲、歐美等海外市場。

十餘年來,低調坐落在新北市新店區的光鼎,始終沉默地扮演著國際品牌大廠的幕後功臣,所以一走進光鼎生技公司內部,各式DNA檢測裝置如明星一樣琳瑯滿目地陳列著,且它們的體積和傳統的DNA定序儀比起來,都更為輕巧。

黝黑的光鼎生技董事長蔡守冠,給人運動男孩的爽朗印象,他正是光鼎生技的靈魂人物,從光鼎生技基層做起,一步一腳印地跟著公司一起成長,如今,他從總經理躍升成為董事長,靠著技術實力發展有成的光鼎生技,也即將在明(2021)年資本市場掛牌興櫃。

土木機電碩士 意外成為生技公司CEO

蔡守冠在加入光鼎之前,其實都和生技沒有交集。他大學、碩士主修土木工程、曾在桃園高鐵站當過機電組系統整合主管,甚至還有消防設備師資格。

原本只是加入光鼎擔任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卻沒料到後來經歷公司一連串的意外發展,過去的經驗的系統整合技能,也帶給他接下帶領公司的重擔,然後就像順著滑水道一樣跟著公司一路走來。

「一輩子都在跨領域,做中學、學中做,摸著石頭過河。一開始在公司做技術、然後研究市場,這幾年來又學資本操作,都是被公司的發展推著去學習。」蔡守冠說。

今(2020)年,蔡守冠順利取得了生技博士學位,成為「名正言順」生技背景的生技公司領導人。他回想自己生技之路的起點,得要從光鼎的曲折身世說起……

遭QIAGEN放生?! 光鼎靠技術扳回合作

蔡守冠笑說,光鼎的創立其實是一連串的意外所促成。「一間公司的成立,通常不外乎是:有技術、有市場、有人脈、有資金,或是有理想抱負,但光鼎的理由是以上皆非。」

故事要從美國臨床檢驗暨生命科學大廠――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Beckman Coulter)的兩名員工出走、創業開始。劉明山(Ming-Sun Liu)和Varouj Amirkhanian,一個臺灣人、一個美國人的組合,在2000年創立了eGene Inc.,其以毛細管電泳技術為核心,提供DNA檢測服務。

「eGene成立之初到處募資,也吸引到臺灣的天使投資人支持,不過,當時公司馬上就面臨生產成本太高的挑戰,於是,在臺灣成立專門生產的分公司,替他們做CMO,以降低生產的成本,那就是光鼎的源起。」

2004年光鼎生技成立,同年蔡守冠加入,在美國、中國、臺灣三地奔波,把毛細管電泳儀的零組件生產、供應和組裝,從頭到尾摸清楚。然而,母公司突如其來的變化,卻讓當時的光鼎生技一夕間變成孤兒。

「原本eGene是打算等到光鼎茁壯後,再併購回去當生產部門,沒想到在2007年,eGene就被QIAGEN給併購了!QIAGEN當時只要eGene的產品,沒有把我們一起併購,還把所有的零組件拿回德國做,我們只能靠自己找出路。」蔡守冠說。

「不過,過了半年,QIAGEN又把核心零組件的生產任務委託我們。其中的關鍵,在於儀器裡面使用的可棄式卡匣耗材之中,有一顆負責光學偵測的核心塑膠零件,只有我們懂其中的Know-How。如果少了品質穩定的這種零件,整台DNA定序儀就像是少了油的汽車。」

「他們後來發現,就算把我們的模具買回去、複製我們的參數,也沒辦法製作出品質夠穩定的零件。」蔡守冠笑說,該零件的三個部分(毛細管-打光-收光)的定位必須非常精準,所以射出製造、設計尺寸的要求非常高,他們也花了好幾年才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