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帶你上天堂?沒做功課一樣撞牆?

生醫加速器專家5重點小抄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1-03-11
近年來臺灣生技醫療加速器數目越來越多,反映了臺灣生醫創業生態圈質跟量的提升。(圖/Pixabay / ID:harryho34)

臺灣生醫加速器發展數目越來越多,也出現良莠不齊問題。許多創業者希望透過加速器來協助新創加速成功前,停看聽變得很重要。好的加速器固然能陪跑新創,但團隊自身功課做不足,最後一樣撞牆。本刊透過訪談6個國內生技醫療加速器的負責人,彙整出雙方互動常見問題與趨勢觀察5項建議,盼與新創團隊共同成長。

撰文/吳培安


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表示,近年來臺灣生技醫療加速器數目越來越多,反映了臺灣生醫創業生態圈質跟量的提升,「現在加速器不用擔心找不到優秀的團隊。」這也意味著無論團隊和加速器彼此競爭也將更激烈。

新創公司如何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加速器?本刊專訪6家專注領域與特色各異的國內知名生技醫療加速器,其負責人也分享加速器與新創團隊的常見問題與趨勢觀察,並彙整為5項建議。

最大提醒:事前一定要做功課!

一個好的加速器,核心價值就在於他們有長期的配套措施和通路整合。不過,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BioHub Taiwan)代執行長沈家寧仍強調,新創團隊在加入加速器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公司加入的目的是什麼?加速器的業師和鏈結資源是否適合?是否能幫助公司做出決定、克服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於每個加速器的創辦人、業師能力與經驗、資金管道與影響力也都不同,在輔導過程當中,常遇到許多業師給的意見不盡相同的情形。

國家級加速器――科技部產學研鏈結中心(Taiwan Startup Institute, TSI)執行長楊涵淳認為,此時新創團隊不要只聽從單一業師的意見,應歸納1到20個人的意見,整合出自己的想法。

此外,新創團隊一旦入選,就必須和加速器緊密配合。楊涵淳提醒,雖然許多加速器有政府的補助,但加速器最終還是要為新創和投資人帶來正向循環,才能創造更大的能量。

「雖然不常發生,但不是所有的團隊都能確保完成輔導。某些狀況下,獲選團隊甚至會『被當掉』!」楊涵淳說。

團隊應具備國際思維、強化外語溝通能力

在訪問的6家生技醫療加速器中,都積極與國際網絡接軌,也常與國外機構進行實地交流,因此最多被提及的新創團隊問題,就是國際思維不足,一開始設定市場時,就把自己侷限在臺灣,與外國投資人的溝通能力也不足。

北醫生醫加速器副執行長易詩恩表示,北醫生醫加速器不只會看臺灣公司,也會看加拿大、美國、新加坡、中國、以色列的案件。他們發現,臺灣的技術其實相當好,但在行銷和臨床需求的包裝上就弱得多。

「例如某團隊開發醫療器材產品,只說它可以用在血液篩檢。但如果是國外團隊,他們不只會說可以貢獻全世界的健康,也會呈現非常完整的行銷調查數據,而且用漂亮簡潔的簡報呈現出說服力。」

儘管一家真正有品質的加速器,會尋找同產業別而且有類似商業模式的資深業師對...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