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天命……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4-01-20

多年前,我到上海張江採訪生技產業,當時兩個至今還保持著聯繫的官方朋友,後來都升官了,但基本上已經不在生技產業。

 近期去上海,抽空探望他們,談起兩岸生技,他們忍不住了:「媽呀!你還要在生技待多久啊?生技賺錢太慢啦!你看,我們都出來,生技不玩了。」

 他們現在一個管社會發展,一個管上海市的育成中心;一個致力推動民生建設,一個努力培育下一個能賺大把鈔票的企業。不過,他們還是對我的不勝其擾很容忍,總是提供我許多他們知道的、認為好的生技企業。

 確實,相較於其他產業,生技賺錢慢,因此,生技「泡沫化」的疑慮,始終在這兩年飆漲的台灣生技股市裡陰魂不散。個人也常遇到的情況是,很多朋友就直接給我一個大哉問:「你覺得這家公司怎麼樣?到底好不好?」

 作為一個產業媒體人,很榮幸能從2000年起,跟著台灣生技產業興起又一路顛簸走來(我還沒有更好的形容),我後來借了一位業界前輩的談話,作為一概的回應:「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天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對了。」

 朋友往往對我的回答很失望……。老實說,因為這是一個動態性的問題,特別對科技專業知識密集的生技產業,更是跨度多元面向和層次的問題,自己沒有能力化約、概括地的回答,且任何一家企業公司的經營都有其可議之處,所以只好請大家原諒。

 但什麼叫做好自己的事?不瞞講,迄今仍是我一路探索的問題和答案,為了這個答案,我甚至嘗試回學校博士班裡追尋,現在,則努力從每次的採訪報導和企劃專題中,希望能得出一些具體、客觀的線索。

 分享了以上,目的其實是希望請各位讀者接納、指教與包容這期過年合刊號的封面—「力抗泡沫,關鍵2014」。

 我們盡可能約訪有指標性的上市櫃企業,談談他們的策略佈局。從一家公司的大戰略可以得知其目標戰場,從戰場地理位置可以窺見其戰術,從戰術的執行可檢驗其戰鬥力。我們倒不太追問營收與數字,一來可能有違公司治理,二來可能會繼續落入「泡沫」危言的俗套。

 任何一個產業的形成有其起落,現在用「泡沫」加諸於生技,其實還太早、也太沈重,從管理學上,策略佈局仍是檢視一家公司的方式。同時,我們也特別請了好幾位在券商、投資界第一線上直接面對客戶的朋友們,大家一起從不同角度提出觀點,若即便有評論,也都是站在善意的立場提出客觀建議。

 許多公司因時間上無法配合面訪,也協助提供了書面訪談資料。但每個專題永遠有遺珠之憾,來日方長,容我們找機會共同切磋。

 最後要跟大家報告的是,在我們努力推動產業發展的使命下,《環球生技月刊》兩岸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起,正式與「中國醫藥產業信息中心」建立內容合作關係,部分本刊報導(特別是企業報導)將同時於對方發行萬份的《中國醫藥經濟戰略研究》雜誌刊登,直達大陸上千家生物醫藥行業管理階層,希望能為朋友們爭取最大的報導效益,希望2014年,大家一起躍馬奔騰!

 (特別感謝中國醫藥經濟戰略研究雜誌提供本刊12月號登載之「回歸理性相信常識—2014大陸醫藥投資」)

  
mind_sig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