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醫療、智慧醫療、健康照護」

拼出臺灣醫療科技藍圖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18-12-20
2018醫療科技展會場

撰文、攝影/彭梓涵、李林璦、薛瀹熢

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生醫產業聚集在2018臺灣醫療科技展,是臺灣也是全球首次以醫院為主題的展覽。串聯國內重量級醫療院所的特色醫療,以及產業開發與生產的高階的醫療設備,向全世界展示臺灣大健康產業全方位規模。

根據彭博(Bloomberg)世界醫療效率56國排名,臺灣為世界排名第九名,是唯一以低於1,400美元的花費就可以達到60.8分醫療效率的國家;反觀美國,平均醫療保健支出為全球第二,為9,536美元,卻只有29.6分的醫療效率,排名倒數第二。

顯示臺灣在醫療健保制度與醫療品質領先全球,我國擁有基礎設施完善的醫療服務與電子化病歷系統,臺灣無法將優秀的醫生輸出,但能將好的醫療複製到國外。

本刊也深入2018醫療科技展會場,為讀者整理醫療科技展中臺灣從北到南各大醫療院所展出的最新科技。(順序由北至南)

臺北醫學大學

今年以Smart TMU為主軸規劃精準醫療、AI醫療應用、智慧醫院、生醫研發等四大主題,由一校五院聯合展出。展出的特色醫療包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神經醫學中心、個人微生物菌相檢測、個人化用藥基因檢測;智慧醫療方面展出,Wataon AI癌症輔助治療、新世代智能採血流程、步態整合APP、AR輔助復健、VR衛教診間等;創新醫材包含,用於復健之顱直流電刺激等。

Wataon AI癌症輔助治療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是北醫率先引進國內的第一套癌症治療建議系統,一年半來己為近700名癌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頗獲醫師及病患好評。

癌症治療是北醫極力推動的亮點醫療,北醫也升級超導體質子機備戰,發展癌症轉譯醫學,預訂於2020年取得證照,單機型精緻質子機,治療時間更快速。


萬芳醫院陳俊佑醫師介紹Wataon AI癌症輔助治療系統。

長庚紀念醫院

今年展示全臺各區紀念醫院醫療技術,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展示重川崎症中心,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則發展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術中電腦斷層導航應用於三叉神經痛治療及眼角膜神經再生手術,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則發現乳癌早期診斷新指標WISP1。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有多項產學合作與專利,如克氏鋼釘固定結構、檢測脫水方法及設備、侵襲性肺炎相關感染症的檢測和預防疫苗、多功能新穎奈米纖維薄膜等等,以及造血癌症分子診斷中心。

臺灣川崎症發生率為全世界第三高,並被兒科醫師票選為兒科10大棘手疾病的第一名,高雄長庚開發出以紅外線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的光學設備,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的學研新創獎;另外也研發出全球第一套川崎症miRNA快速檢測套組,準確率達八成以上,可早期診斷川崎症,並已申請到中、港、美、日等多國專利。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則和學界攜手,與明志科技大學合作開發克氏鋼釘固定結構,以固定骨科手術鋼釘防止滑動幫助術後復原,榮獲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的鉑金獎。


長庚醫院與明志科大合作開發的克氏鋼釘固定結構,榮獲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的鉑金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以腸道菌為主題,展示多篇研究成果,如:巴金森氏症與腸道菌的關係、肉鹼耐量試驗捕捉產TMAO菌並提供個人化營養建議、腸道菌在免疫發育和B肝病毒清除所扮演的角色、腸道菌相失衡為嬰兒過敏疾病的先驅表徵、以及胃幽門桿菌及胃癌預防研發成果等,並創立國內首創人體微生物相與健康之研究交流臉書社群與腸道菌桌遊《從腸計議》,深入淺出地帶領民眾認識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臺大醫院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治療著墨以久,不僅開發了難治性幽門螺旋桿菌新式療法,也開發了幽門螺旋桿菌第一線治療新式療法,分別於2013年及2016發表於著名期刊《The Lancet》中。

除論文發表外,也致力於扶植本土醫藥產業發展,發明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自動判讀系統,以上千筆陽性反應的色線檢測數據,做為開發人工智慧的資料庫以教導影像分析儀學習色線檢測與判定,並於2018年3月提出查驗申請。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以腸道菌為主題,帶領民眾認識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以失智及肌少症二大主題結合科技發展,成立了失智跨專科團隊以及開發肌少症整合性篩檢系統,同時展現在地關懷與照護加值的服務。

全球失智人口逐年上升,2011年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