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 方為健康人

花改場的綠寶石 苦瓜花蓮4號

撰文記者 李虎門
日期2018-02-09
苦瓜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歷時十年,於2008年推出苦瓜花蓮4號,其富含三萜類、山苦瓜皂苷、苦瓜蛋白等營養成分。讓苦瓜不只是盤中飧,純化後的苦瓜精華更有代謝脂肪、抗腫瘤效果。未來,若進展順利,苦瓜可望成為植物藥的新星。

撰文、攝影/李虎門


近年來,許多人秉持著「盡情享受自己所喜愛的食物」,不僅讓人帶來充沛的喜悅,也能感受到「吃的幸福」。但往往這些「幸福」的食物,吃進肚裡卻會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相較之下,有些食物口感艱澀,帶有特殊的味道,並令人感到幸福剝奪感的食物,卻是有益人體,像是苦瓜、胡蘿蔔、韭菜等。

尤其,翻開報章雜誌上的調查,時常被評為「最難吃的蔬菜」,就非苦瓜莫屬。

苦瓜除了苦之外,即使加上其他佐料加以烹調,也很難顛覆特有的「苦」味。再加上,苦瓜其貌不揚,表皮上顆顆粒粒,若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見,可能就此奪門而出。

因此,苦瓜總在眾人最難吃的蔬菜榜單上傲視群雄,讓人們對它避而遠之。

「但事實上,苦瓜的好,才是製造人們往後幸福的最佳食物。」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全中和說。

苦瓜界的新寵兒――山苦瓜

苦瓜(Bitter gourd)又名錦荔枝、癩葡萄、癩瓜等,學名為Momordica charantia屬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主要栽培於亞洲,為東方蔬菜之一。

苦瓜種類繁多,依果色可分為白色、白綠色、綠色及濃綠色等;就果面突起可分為珍珠突起、尖銳突起及條肋狀突起;而果實形狀又可分為紡錘形、短橢圓形、長橢圓形、圓形、三角形等。

全中和表示,「臺灣一年四季都可生產苦瓜,栽培面積最高曾達3,000公頃,其中又以屏東栽培最多,再來才是彰化、高雄、臺中、嘉義、花蓮等地。」

早期臺灣蔬果市場上,以白皮、肉厚的苦瓜銷量較佳。隨著養生飲食的風潮,再加上不少國際期刊文獻指出,山苦瓜營養價值高,包含了豐富的葉酸及維生素C等營養成份,使得綠綠小小的山苦瓜成了市場的新寵兒。

不過,全中和指出,「苦瓜為異交的農作物,品種間容易產生雜交,不容易維持原品種的優良特性,加上大部分山苦瓜品種為農民自行留種,品種容易退化。」

因此,花蓮區農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