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癌症檢測新革命

成大劉濱達「可攜帶式尿液感測」 聯手南台灣4校

撰文記者 林亞歆
日期2014-03-07
成功大學電機系劉濱達教授主持的研究團隊,利用人體尿液做癌症初期篩選。 (圖/林亞歆)

癌症治療方法越趨多元,而檢測開發也朝向更簡便的方向邁進。成功大學電機系劉濱達教授聯合南台灣4校,發展出可攜帶且兼具感測、監控及資料傳輸的尿液生醫感測系統,盼能將癌症檢測融入日常生活,達到預警與偵測的效果。

文/林亞歆


尿液中含有許多重要的生物標記,如:白蛋白、尿酸、葡萄糖、尿素、肌酸酐等,部分生物標記與某些癌症、疾病息息相關,這些連結賦予了尿液檢測重要的意義。

目前,檢測癌症生物標記,一般都透過醫療單位抽血,居家簡易的癌症檢測是一塊未開發之地。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劉濱達教授,因為曾加入教育部卓越計畫中之「分子模版拓印技術」,他認為,「癌症持續蟬聯國內死因榜首,可以利用此技術將許多癌症檢測融入日常生活,讓民眾提早監測與追蹤,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於是,劉濱達延續了之前卓越計畫的跨校網絡,聯合了南台灣4校:成功大學、高雄大學、義守大學與台南大學共同提出執行「可攜帶式尿液分析生物感測陣列系統」計畫,同時為使學術研究更符合臨床需求,又邀請了成大醫院知名的乳房外科張財旺醫師及泌尿科蔡育賢醫師加入,盼能在電子與醫療的碰撞下擦出新火花。

操作簡便、成本低

「可攜帶式尿液分析生物感測陣列系統」團隊利用高分子智慧材料記憶感測標記分子的特性,為不同的癌症量身訂做所需的檢測材料,並選擇以尿液檢測的方式測量與特定癌症相關的生物標的,整個過程無須經過侵入性取樣,且僅用於初步篩選,材料選擇相容性高,更重要的是,製作的電路、晶片成本都比目前市售檢測的更低。

另外,操作簡便的檢測過程,也讓此系統有很大機會能打入居家照護市場,輕鬆進行檢測與病情監控,也能針對不便就醫的偏遠地區病患進行相關疾病與癌症的初期篩選。

目前,團隊已從尿液中開發出多種疾病特定目標分子的檢測,如:多巴胺(Do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