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病毒種苗技術鎖定抗病種苗市場

帝霖再次擦亮臺灣「香蕉王國」招牌

撰文記者 李虎門
日期2017-11-22
帝霖執行長楊佳慈(圖右)表示,臺灣每年有5,000萬棵以上的抗病種苗市場需求。

帝霖是由一群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所組成的創業團隊,其成員多來自務農家庭,因而滿懷農業發展的使命。團隊所開發的無病毒種苗,是去除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種子或種苗,以降低田間作物生長初期之病原密度,甚至可將其完全隔離或消除,或延緩或減輕病害的流行。

撰文、攝影/李虎門


串串金黃色的香蕉,除取食方便外,它香甜的口感,一直是國人喜愛水果之一,甚至由於氣候適合香蕉生長的關係,為臺灣提供不少外匯收入。

但是,任何植物與人類一樣,都會有病害危及生命。

1960年代,臺灣首次爆發香蕉黃葉病(Banana panama disease)疫情,當時未能及時採取防疫及撲滅措施,使病情由南臺灣蔓延至全臺香蕉產區,頓時讓蕉農陷入一片恐慌。

據農委會統計資料,每一年臺灣香蕉產業因黃葉病帶來的經濟損失逾2.5億美元,其他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年損失分別為1.2億美元以及1,400萬美元。

然而,傳統化學農藥的應用已逐漸造成環境危害,甚至產生抗藥性等問題,反映出植物防疫市場的重要性。

也因此,一群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成立了帝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透過非基因改良的生物技術,提升蕉苗的抗病、生產發育及產量。

生技小辭典 - 香蕉黃葉病
香蕉黃葉病,俗稱香蕉的癌症,又稱巴拿馬病。該疾病整年都會發生,但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生嚴重時期,且病原菌可靠河水、灌溉水、農具及病苗傳播。
發病的蕉株,其下方老葉葉緣首先黃化,並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曲下垂,最後枯萎。
至於在蕉株內部,從縱切病株的假莖或塊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呈黃色至褐色,在發病後期,黃褐色的維管束纖維上下貫穿成長條形。有時病菌會從母株塊莖穿過與吸芽相連部位而侵入吸芽。

開發「蕉生一號」微生物農藥

為何創業?帝霖執行長楊佳慈表示,「團隊成員大部分從小生長在農村,有的家裡自日治時代就開始務農,所以對傳統農業具有熱誠與使命感,也希望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貢獻於農業。」

憑藉這股熱忱,2013年,在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黃介辰指導下,以股本300萬元創立了帝霖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技術產品為植物疫苗接種蕉苗。

簡單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