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郭」談不下來的癌症免疫治療!?

郭晶耀6億創博惠 完全再現日本蓮見HITV療法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1-11-30
左起:博惠生技黃文振總經理、郭晶耀董事長、管理處林秀霞處長。(攝影 / 羅翊方)

2018年4月才成立的博惠生技,是目前特管法實施計畫參與廠商的最新面孔,由海外成功臺商郭晶耀,人稱的「小郭」回臺獨資創辦。郭晶耀以1億新臺幣讓日本知名的蓮見HITV療法創辦人蓮見賢一郎點頭完全授權引入臺灣。博惠與臺中光田綜合醫院合作申報通過之「自體免疫細胞(DC-CIK)治療實體癌第四期」,已經可正式收治癌症患者。

撰文/吳培安、王柏豪


今年8月23日,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准了第104個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博惠生技與臺中光田綜合醫院合作申報之「自體免疫細胞(DC-CIK)治療實體癌第四期」。博惠技轉自日本蓮見HITV(Human Initiated Therapeutic Vaccine)自體免疫細胞療法,未來三年內(至2024年8月),將可正式收治癌症患者。

自2018年9月,臺灣衛生福利部公告特管辦法後,開啟了生技業者聯手醫療單位造福患者的另一扇大門,一些有心開發癌症細胞治療的生技公司,紛紛引進各種潛力療法進入臨床施作,為現在醫療依然棘手的癌症病患帶來潛在生機。

半夜4點接到電話 日本蓮見點頭1億新臺幣完全授權

2018年4月才成立的博惠生技,正是目前特管辦法實施計畫參與廠商的最新面孔,相較其他20家公司,多數佈局免疫細胞領域已有時日,博惠可以說是專為引進日本蓮見HITV療法才成立的公司。

博惠創辦人郭晶耀對國內生技界而言,也相當陌生。畢業於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卻踏上經商征途,他長年旅居中國、日本、加拿大,從早年傢俱製造到工業生產,版圖橫跨複合材料、智慧建材等,事業經營有成,因此被友人稱「小郭」,他至今仍是鋁合金工業的龍頭臺商,目前在臺南興建的綠能工業生產基地正擴廠之中,地方政商往來讓他應接不暇。

郭晶耀提及,自己面見已經70餘歲的蓮見賢一郎(KenichroHasumi)醫師,「自認生技的門外漢,我只想救人,所以沒提到賺錢、商業。我透過翻譯秘書告訴他,眼睜睜看著親人在眼前離世的無力感。在溝通中,我強調互相信任和誠意,承諾將親自投資、親自做,會證明我對於這樣好的技術不是想拿去轉賣牟利,而是要真正落實。」

但在知道財力、社會資源雄厚的臺灣「大郭」老闆前腳才剛離開,身形也顯得瘦小的「小郭」,自覺應該失敗了,一談完,就飛回臺灣。

豈料,一夕間,郭晶耀竟在臺灣半夜四點,接到蓮見賢一郎電話,「你們今天來簽約吧!」

他立馬讓律師團隊啟程飛日本完成授權簽約,自己則一通電話把原來在臺南擔任廠長的大學同學黃文振召回臺北,兩人火速地約看了幾間辦公室地點,且在當天晚上就付現5,800多萬新臺幣,買下目前公司和實驗室的所在地。

授權簽約、成立公司、敲定辦公地點,都在2018年4月23日一天之內完成。

歷經三代研究開發的蓮見醫療技術,蓮見賢一郎最後以一億元新臺幣授權金(編按:同業指出應該不只),出人意料地讓一個過去在生技醫療產業空白的郭晶耀,把整個完整Know-How引進了臺灣。

博惠生技登記資本額10億新臺幣,實收資本額6億,完全由郭晶耀個人獨資,他也一夕間從成功的海外臺商變成本土生技新創。


博惠生技董事長郭晶耀(右)與蓮見賢一郎醫師(左)於2018年國際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學術研討會合影。(圖 / 蓮見生技提供)

為了解細胞治療及臺灣生技產業 60歲重回校園

「人生不是只有事業,」但事實上,郭晶耀海外的工業業務現在依然蒸蒸日上,一年有大半時間是個忙碌的空中飛人。

50歲前,他先後經歷父母罹癌過世,雖然那時候因為放、化療需要家屬陪伴,於是開始關注到癌症腫瘤,也發現周邊罹癌的人越來越多。

但真正讓郭晶耀下定決心,是6~7年前,在自己的中國事業正大幅擴展之際,最年輕的弟弟被診斷出肝癌末期,他放下手邊繁忙,跟當時「大郭」一樣想盡所有辦法要治療弟弟,但短短一個月內,弟弟在他眼前走了。

「之前,我全部的專注都在事業上,50歲後,才開始思考生命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由於郭晶耀經商常駐日本,有機緣接觸到一些去德國或日本治療的臺灣病人,而且就像旅遊一般,這才知道原來癌症除了手術、放化療、標靶治療外,還有第四種的細胞治療!

「2016年後,自己都已經60歲了,但決定要好好認識蓮見。」郭晶耀一方面在日本打聽各種腫瘤療法的情報,一方面去臺北醫學大學念EMBA,不惜每周六坐飛機回臺灣上課,並給自己立下兩個目標:「好好了解蓮見技術、思考把這樣技術引進來的可能性外,也想了解臺灣的生技產業。」

實踐技轉技術系統化治療 GICC集團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