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癌症治療單打獨鬥時代

彰基賴冠銘 倡議細胞合併標準治療、早期介入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04-19
彰基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醫師認為,癌症治療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細胞治療應搭配標準治療雙管齊下,並盼望能開放在癌症早期就介入細胞治療,讓患者預後更好。

臺灣骨髓移植不僅聞名世界,更是從自體、異體發展至HLA配型半相合可成功移植。彰化基督教醫院從2001年開始,就已經籌備骨髓移植病房,至今完成300多例臨床案例,目前也有5項計畫通過衛福部核定可進行細胞治療。彰基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醫師認為,癌症治療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細胞治療應搭配標準治療雙管齊下,也盼望未來能開放在癌症早期就介入細胞治療,讓患者預後更好。

撰文、攝影/李林璦


骨髓移植也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可謂是發展最早的細胞療法之一,隨著醫學的進步,從自體到異體,甚至到白血球抗原(HLA)配型半相合的患者均能成功移植。

臺灣每年約新增1000名血液病患,其中大約有300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臺灣的骨髓移植技術不僅造福本地患者,甚至聞名全球。

2018年,在《Lancet》發表的文章中,評比全球195個國家在各項疾病的健康照護品質及可近性指標中,臺灣的血癌照護是全球第一,因此,陸續有許多外國學者,建議患者來臺灣進行骨髓移植。

追溯臺灣骨髓移植的歷史,早在1983年,由臺大醫院陳耀昌醫師完成國內首例自體骨髓移植,隔年(1984年)又完成首例異體骨髓移植,自此開拓出臺灣骨髓移植的道路。

臺灣在1993年時,由花蓮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的號召下,成立慈濟骨髓庫,在短短幾年內,骨髓庫的資料從2萬、10萬增加到目前的25萬筆資料,供需要的病人來配對,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骨髓資料庫。

中部醫療重鎮彰化基督教醫院(下簡稱彰基醫院)也從2001年開始,時任副院長的張正雄就開始籌備骨髓移植病房,至今已完成300多例,包含自體、異體、半相合的骨髓移植,平均5年存活率達53%,優於國際平均水準52%,尤其是惡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骨髓移植後5年存活率高達57.7%。

細胞治療前身骨髓移植發展有成 抗「排斥」仍是挑戰

彰基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醫學系畢業後,一直都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在擔任血液腫瘤科總醫師時,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全正鼓勵賴冠銘到由永寧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捐助成立的「臺灣大學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受訓,因此獲血癌名醫、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唐季祿以及時任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病房主任李啟誠(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的指導。

回到彰基後,賴冠銘也做了70~80例骨髓移植,因為親切、有耐心,持續不懈投入臨床治療研究,是彰基醫院非常受病人愛戴的醫師。而骨髓移植進行超過二十載的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