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骨髓移植到免疫細胞治療

中國附醫葉士芃專攻血癌20餘載 CIK治療累積臨床心得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4-19
中國附醫申請的《特管辦法》血液惡性腫瘤細胞治療計畫書,是由中國附醫內科部副主任、血液腫瘤專科醫師葉士芃所撰寫。

從20年前的骨髓移植,到近年來全球風起雲湧的免疫細胞治療,中國附醫淋巴癌治療團隊負責人葉士芃早在《特管辦法》開放前,就循專案模式累積各種細胞治療經驗,甚至讓中國附醫成為諾華(Novartis)在臺CAR-T細胞收集中心之一。

撰文/吳培安 攝影/李林璦


其實,2018年9月衛福部《特管辦法》上路、開放六大類細胞治療之前,臺灣就已經存在執行有年、技術成熟的細胞治療方法,那就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的原理,就是從健康人的身上取出骨髓(血液幹細胞),移植到另一個病人身上,讓病人重獲正常的造血機能,與細胞治療有著同一套邏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可說是中部地區,最積極以骨髓移植治療血癌及其他血液疾病的癌症中心,也是現今國內最投入細胞治療發展的醫院之一。

在《特管辦法》上路之前,中國附醫的血癌團隊,就已經在衛福部專案許可下為血癌患者執行細胞治療;其在血癌治療的專業度,也使之獲選成為全球首項獲批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產品的開發者—諾華(Novartis)在臺的細胞蒐集中心。

在中國附醫血癌治療團隊之中,內科部副主任、血液腫瘤專科醫師葉士芃,扮演著核心角色,他現在也身兼人體生物資料庫主任、淋巴癌團隊負責人。中國附醫申請的《特管辦法》項目中,血液惡性腫瘤細胞治療計畫書正是由他撰寫。

葉士芃早自1996年起就開始涉略骨髓移植,曾擔任過中華民國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其專長包含骨髓移植,再加上各種癌症化學治療和輸血醫療,治療經驗累積百例以上,且在2006年赴美知名癌症研究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進修一年,專攻乳癌基因治療研究。

從骨髓移植到CAR-T 血癌細胞治療成焦點

葉士芃打趣地說,「廣義來講,臺灣累積最多細胞治療操作經驗的,其實是做骨髓移植的血液科醫師。不過,即使是有20、30年經驗的骨髓移植醫師,都還是要接受細胞治療的專業訓練,以瞭解這類特殊細胞做了以後會有什麼反應。」

葉士芃說明,需要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有兩種,其中一種是造血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或是品質很差的病人,例如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和重度地中海型貧血,就要借他人骨髓來正常造血。

另一種則是造出壞的血,例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病人,在治療策略上就不如將骨髓清空後再移植他人健康的骨髓,讓病人的造血系統恢復正常,因此也成為一種血癌治療的方式。

然而,骨髓移植雖然可以救命,但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仍然會對捐贈者的骨髓產生排斥,造成病人骨髓移植失敗,或是由於捐贈者和病人沒有血緣關係,而會產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病人必須終生服用免疫排斥藥物,並承受遭其他疾病侵襲的風險。

由於GVHD對患者造成終生影響,因此,這項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成為細胞治療發展的契機,也是必然的趨勢。「在骨髓移植學會中,再生醫學的發展一直是血液專科醫師關注的焦點,特別是CAR-T的進展。」葉士芃說。

葉士芃解釋:「以現在已經批准的CAR-T細胞療法為例,因為都是屬於自體(Autologous)細胞療法,因此比較不會攻擊自己,而且基因改造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