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

該被併購還是IPO? 臺灣新創出場重重阻礙!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08-31
在資本市場趨勢方面,近期受到疫情、戰爭等影響,美國與香港市場都在走下坡,臺灣則相對穩定。(圖/freepik)

疫情讓臺灣資本市場轉向關注生技領域,讓曾經慘澹的生技股榮景再現、逆勢成長;加上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共同推出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拓寬了生技產業的上市管道。出場機制是投資人與新創共同努力的目標與願景,臺灣生技產業真的有機會起飛嗎?

撰文/李林璦


活絡的出場機制是促進早期投資的關鍵,有未來出場的獲利願景,才會讓投資人與新創有共同努力的目標,而出場機制不外乎是IPO或是併購。

昔日曾經慘澹的生技股,在疫情期間成為逆勢成長的產業。其中,赴海外掛牌的仁新醫藥子公司Belite,於今年4月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以來,到今年8月,股票價值飆升超過500%,成為過去兩年在美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

在臺灣資本市場,2021年7月,櫃買中心也為了提供創新企業多一個管道進入資本市場,於興櫃市場下增設一個掛牌機制更友善、交易方式更便捷的「戰略新板(PSB)」,證交所也同時推出「臺灣創新板(TIB)」。兩版均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或其他創新性產業為主要目標掛牌企業。

但法規放寬、激勵國內外資本市場,是否真能讓臺灣生技產業再現榮景,並對接到國際市場上綻放光芒?

答案還是:法規不夠國際化、資本市場短淺、難以串聯國際大廠等等的諸多問題。

戰略新板、創新板限制多 對接產業需求有落差

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表示,戰略新板是比興櫃更方便的上市管道,可透過「簡易公開發行」申請登錄戰略新板,在登錄戰略新板6個月後,轉至興櫃一般板至少2個月後,可申請上市或上櫃,算是上市櫃的一個捷徑,這項策略又方便又快,可以說是領先香港。

不過,理律法律事務所初級合夥人田仁杰指出,不論是戰略新板或創新板,對於投資者的身分均有規範,只有專業機構投資人、高淨值投資法人符合一定條件之法人或基金、依法設立之創業投資事業、或擁有一定淨資產以上的自然人,才可進行投資。

甚至作為主版的創新版,掛牌標準也還是以「市值」為核心,規範申請公司的市值與產品商業進展,例如生技醫藥業被分為第二類,申請公司必須市值不低於30億元新臺幣、擁有掛牌後12個月營運資金的125%,並且新藥公司的核心產品須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在上主版條件嚴峻與次級市場流動性不足之情形下,對於新創公司的誘因自然大大降低。

據統計,今年3月,戰略新板全體合格投資人數達近 9 萬戶。但田仁杰仍指出,「這些專業投資人或機構,其實在新創沒有登板前就可以投資,也沒必要等到公司登板才進行交易。」

而且新創公司登上創新板、戰略新板,對於新創公司也不見得有好處,因為如果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也不一定只想留在臺灣。對於國外投資人或是國際大廠來說,臺灣的資本市場估值不高,且吸引力不足。

「設立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是主管機關的好意,但政策規劃上,卻與實際產業需求有所落差。」田仁杰說。

“應該把初級市場(未上市)與次級市場(上市櫃)跟國外接軌,變成在臺灣上市後,可以在符合身分規範審查下對接到納斯達克上,便能讓資本市場串聯國際。”——臺企銀創投總經理 吳瑞元


臺企銀創投總經理吳瑞元建議,應把臺灣初級市場(未上市)與次級市場(上市櫃)跟國外接軌,變成在臺上市後,可以在符合規範下對接到納斯達克,便能讓資本市場串聯國際。(圖/李林璦)

臺灣資本市場估值低 「本夢比」也說服不了海外投資人

打破臺灣生技授權紀錄,將關節藥以6.7億美元授權國際大藥廠Endo的台微體,經歷過在臺灣上市、下市,將公司轉為私有化,未來預計會轉換成開曼群島體制。

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指出,「如果你是一家製造業,要一個無風險(Risk-Free)的商業模式,那麼會覺得臺灣的資本市場非常完美; 但若是創新型、知識密集型的公司時,臺灣的資本市場就缺少一個有效率的評估機制。」

葉志鴻表示,或許是在過往的時空背景下,造就臺灣資本市場管制偏向保守,但到了現在,產業對於不同階段的風險必須要有不同的評估方式,否則,外資並不信任臺灣資本市場所評估的公司價值。

陳彥諭也呼應,在矽谷,新創可以用一個藍圖築夢來說服投資人,但在臺灣,專業型的投資人相對較少,除非能夠證明具有很強的獲利能力,不然,估值就會很低。

也有部分原因是,臺灣還沒有很多成功的醫材公司可作為投資人的參考,因此,無法想像新創為投資人所擘劃的藍圖是不是可以實現,這也是讓投資人卻步的原因之一。

前安成藥業總經理、思捷優達執行長陳志光指出,近年來,確實一直有資金挹注市場,但可惜的是,大家對於價值創造的觀念不是很清楚,導致臺灣資本市場仍然走向比較淺碟、次級市場很少,所以,公司要做大宗交易(block trade)並不容易,也就是說公司要換手不容易。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