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生醫檢測晶片開發先驅 攻克穩定量產挑戰

瞿志豪領軍VSense開發 心肌梗塞、新冠/流感多重檢測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11-09
永加利醫療科技(VSense)董事長發揮其在國際醫材領域鏈結及新創輔導的專業,帶領VSense開發半導體生醫檢測晶片產品。(攝影/劉馨香)

國內最早投入半導體生醫感測晶片開發的永加利醫學科技(VSense),在國內知名創投專家瞿志豪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10年。瞿志豪表示,雖然VSense走來跌跌撞撞,但也成功克服了晶片量產開發穩定性的重大挑戰,現正投入心肌梗塞篩檢和新冠(COVID-19)多重檢測晶片的開發,期盼在2年後就能取得國際法規單位認證。

撰文/吳培安


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心臟病併發急性心肌梗塞最為駭人。

有賴於醫學的進步,心肌梗塞已發展出一套診斷流程與治療策略。除了心電圖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屬心肌旋轉蛋白(troponin,又稱肌鈣蛋白)為最重要的生物標誌。如果能在短時間內測到心肌旋轉蛋白濃度的上升,就可盡快搶救心肌梗塞的患者,因此成為了全球體外檢測(in vitro diagnostics, IVD)業者,爭相比拚速度的熱門戰場。

成立於2012年4月的永加利醫學科技(VSense Co., Ltd.),即是鎖定心肌旋轉蛋白急重症檢測商機的業者。不過,VSense的獨樹一格之處,在於他們比起傳統的螢光檢測,採用了臺灣最具優勢的半導體感測晶片做為檢測工具,也是國內開發半導體生醫檢測設備的業者之中最早成立,且是少數堅持至今的業者。

現在帶領VSense前進的靈魂人物,是現職工研院旗下創投單位ITIC總經理、對企業策略規劃及併購有豐富經歷的瞿志豪擔任董事長。藉由在國際醫材領域鏈結及新創輔導的專業,瞿志豪正帶領VSense領航轉型,將快又準的半導體生醫檢測晶片,帶往各種需要和時間賽跑的緊急醫療檢驗需求中。

臺大首家衍生新創、醫材授權金破紀錄

談起VSense的成立,瞿志豪津津樂道地說,「它是臺灣大學第一家技轉成功的衍生新創,且至今持續獲得臺大校務基金的支持,持有VSense 9%的股份。」

連續創業背景出身、創業成功贏得財富自由,2008年人生中年就退休後,一直在臺大協助新創團隊,正好遇到臺大想要嘗試spin-off衍生新創的新模式,就被請去協助VSense,「幫著、幫著,自己就跳下來當董事長了。」瞿志豪笑說。

VSense最初成立時的核心技術,是由政府在2011年~2016年間,推動執行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BRP)成果中,由臺大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林世明教授開發的檢測技術,並於2011年初以將近1億元新臺幣授權給Vsense,創下當時臺灣醫材技轉金的最高紀錄。

當年風光亮相的VSense,憑藉著無比吸睛的半導體技術和製程投入生物感測開發的主題,VSense的初代產品「流行性感冒病毒A/B型生醫感測晶片」,很快就在2013年取得衛福部食藥署(TFDA)醫材許可證。然而,雖然取得了第一個獲准產品,但VSense隨即就遇上了半導體生醫感測晶片從實驗室走到量產階段,隨之而來的良率和穩定性瓶頸,而這偏偏正是所有IVD產品開發上市中,影響臨床接受度最大的致命傷。

面臨難以解決的製程挑戰,VSense決定忍痛將核心技術「打掉重練」,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把生產製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製程誤差、難以控制的部分通通考慮進去。他們還在2014年找上了半導體製程穩定度領先世界的台積電,成為半導體生醫感測晶片量產開發夥伴,站在先前的失敗經驗上,成功克服了製程穩定性的挑戰。

克服量產失敗經驗 攜手最強夥伴台積電捲土重來

瞿志豪表示:「簡單來說,我們就是透過表面化學的奈米製程技術,先在半導體晶片鍍上一層連接點(linker)、再接上能夠和目標結合的抗體分子,箇中關鍵就在於如何讓這些抗體在微觀下,能夠均勻、平整、在晶片表面排列站好。」

「不過,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非常難!」瞿志豪說,這個過程必須同時兼顧晶片和化學修飾的穩定性,而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