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超高齡社會,在以「健康老化」為目標下,整合性的「抗老化醫學」逐漸受到矚目。不論是調理荷爾蒙等全身狀態、從中草藥中篩選抗老化成分並開發為小分子新藥,國內都已有業者投入;而在醫療服務端,近年則盛行高齡整合醫療模式、建設老人醫院等,期望在應對老化相關疾病及提供醫療服務時,更朝向「治本」前進。
撰文/巫芝岳
隨著全球追求長壽、抗老化商機不斷擴大,尋求最尖端的醫療技術投入,是科學家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由於衰老為全身性的變化過程,光就生理上,牽涉多系統、多器官的變化,更遑論心理層面,甚至因超高齡人口學衍生的社會層面影響。
僅仰賴再生醫療技術,針對腫瘤、黃斑部病變、退化性關節炎等難治的老化相關疾病投入,顯然不足以「全面」解決高齡化所遇到的醫學問題。
「面對超高齡化時代,其實重點仍是如何讓人們『健康老化』;長照努力的目的,是讓人們盡可能不用到長照!」現任衛福部長薛瑞元過去擔任長照司司長時,曾如此強調。
為了達到健康老化,如同前文所述,全球以「長壽」(Longevity)為題的生技公司,積極朝各項藥物開發,或更創新的荷爾蒙療法深入鑽精,而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在臺灣,有哪些「抗衰老」的再生創新方法出線?論及醫院服務端,又有何因應超高齡化的嶄新服務模式?
細胞儲存抗老化?抗衰老專家:先調理全身機能更重要
除了前文針對腫瘤、黃斑部病變、退化性關節炎等難治疾病的細胞治療外,其實更廣義的再生醫療,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療法等在內,早已在國內外診療市場被廣泛使用。
「PRP增生療法」,是透過輸注自體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刺激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等身體軟組織進行修復。
此外,常被和PRP比較的「輸注幹細胞、免疫細胞療法」,目前,臺灣雖然有許多謹慎的監管制度,在先進國家也尚未開放,但也有研究顯示可能有「回春」作用,早已經在坊間醫美診所風行,普遍被認為是抗衰老的重要方向。
因此,國內已有許多業者,推出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服務,鼓勵民眾在身體仍健康時,將年輕的細胞儲存起來,未來待科技持續進展、法規開放時能有所應用。
國內抗衰老醫學先鋒的安法診所創辦人王桂良與本刊進一步分享,要進行這些抗衰老的細胞治療前,他們建議讓病人先「調整改善體內環境」再進行。
王桂良說:「我常將人體的抗衰老醫學比喻為管理一座花園,若土壤變差,這時播再多種子也無法長好,必須先改善土壤狀態才行。人體的整體環境如同土壤,細胞治療這些抗老化療法則好比種子,應先調整好體內狀態,此時,不僅是新『播種』的細胞能長得好,舊有的細胞功能也會變好。」
因此,主打抗衰老醫學的安法診所,會先透過全面的基因檢測與其他檢驗方式,了解病人或還在亞健康階段者的體內整體狀況,以個人化的方式調整荷爾蒙(荷爾蒙療法)、營養、益生菌、飲食、生活型態、生活環境等,好讓人體內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等基礎環境都能被調整好,就能達到讓整體細胞更健康的效果。
安法2015年時也正式進軍中國,在上海設立分院,並即將往北京拓點,搶攻中國一線城市的抗衰老商機。
王桂良也表示,由於中國政府在海南設有先進醫療的「先行區」,細胞輸注抗衰老這類在臺灣與中國其他地區尚未批准的療法,可以在此進行,安法也已嘗試規劃於該地施行治療。
天然物萃取 再生藥物成分興起
根據《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2021年的一篇綜述論文(Review),抗老化的再生醫學可區分為「3R」,分別是:例如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的「取代」(Replacement);例如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的「再生」(Regeneration);以及「老化修復」(Rejuvenation)。
健裕生技創辦人,也是前工研院生醫與材料研究所副所長的李連滋則表示:「其中,器官/骨髓移植的排斥風險較高且執行門檻較高,再生療法則因為作用機制複雜性高、風險仍大,因此法規管制特別嚴格。」
李連滋說,「過去參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時,因看到渦蟲特殊的再生能力,而被激發想投入再生醫學,但又聽聞幹細胞、細胞治療發展所面臨的重重阻礙,因此我選擇『老化修復』這條路,透過給予可促進細胞再生的藥物,就能以在生物體內作用的方式幫助受損的細胞再生。」
李連滋領導的健裕團隊,目前已從黨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