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基開發、hiPSCs、基因編輯三核心技術平台

成大沈延盛團隊 力攻老化多重慢性病異體細胞療法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12-13
臺灣胰臟癌研究權威、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指出,建置細胞治療是成大身為南部重要國立大學醫學中心,必不可少的任務,不僅研究實力要堅強,還要在臨床落地,成為南臺灣細胞治療的領航者。(攝影/李林璦)

超高齡社會最沉重的負擔在於多重共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癌症共同找上門,臺灣胰臟癌研究權威、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率領團隊,以低免疫原性的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hiPSCs)與基因編輯作為核心平台,利用異體細胞治療擊退糾纏高齡者多年的多種慢性病。

撰文/李林璦


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逐漸襲捲各國,臺灣也預計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在同年,成功大學投入近45.9億元經費建置的全臺首家「老人醫院」也將完工,為臺灣承接超高齡浪潮的襲擊。

成大老人醫院不僅針對高齡者提供更完善的整合型醫療服務,同時,還設置「高齡醫藥智慧照護發展教育中心」,發展高齡醫藥和智慧照護領域,培育專業人才,延續全方位高品質照護。

從自體邁向異體通用細胞 基因編輯治療高齡相關疾病

今年7月,成大醫學院也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共同成立「嘉成高齡醫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將由嘉義基督教醫院挹注經費,成大投入研究量能,期望結合兩院人力與資源發展社區與高齡健康議題、高齡醫學、醫材與輔具三方面。

成大的多方布局顯示其致力成為南臺灣高齡醫學的領航者,因此,在這次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前科技部)宣布啟動的「超高齡社會之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中,成大也由醫學院院長沈延盛領軍參與。

在今年啟動計畫的7個團隊中,沈延盛團隊是唯一進攻多種老化相關適應症的團隊,包含糖尿病、失智症、心臟病、泡泡龍症、癌症等疾病的細胞治療。

「我們期望能將細胞治療從自體邁向異體,解決自體細胞治療的價錢與量產挑戰,因此開發出臨床等級低免疫原性的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作為『通用細胞』來源,並運用基因編輯治療高齡相關疾病,希望讓細胞治療未來能像藥物一樣普及。」沈延盛說。

建GTP實驗室、日本CiRA合作 南臺灣細胞治療領航者

沈延盛說,建置細胞治療是成大身為南部重要國立大學醫學中心,必不可少的任務,不僅要厚植堅強的研究實力,還要實際在臨床落地,成為南臺灣細胞治療的領航者。

此外,加上該計畫重視科研轉譯臨床,必須在計畫第4年落地臨床。因此,沈延盛同時宣告,未來將在成大建立臨床等級的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ood Tissue Practice, GTP)實驗室,讓臨床與基礎研究並行,加速研究落地應用、技轉。

事實上,成大曾在2013年、2017年各有一次建置細胞治療實驗室的機會,錯失兩次時機後,沈延盛強調,這次絕不能再錯過!

因此,沈延盛從2019年開始,便延攬多位年輕有為的醫生,包含剛從華盛頓大學回來,專門做心肌再生細胞治療的劉嚴文醫師;從英國回來、致力於泡泡龍症細胞治療的許釗凱醫師;做額顳葉退化細胞治療的蔡坤哲教授。

2019年時,國家衛生研究院於臺南設立南部第一家癌症研究所細胞治療實驗室時,就與成大醫院簽約,首波聚焦在「細胞治療」與「運算醫學」兩大議題,被譽為臺灣首屈一指的胰臟癌研究權威沈延盛,也隨之投入胰臟癌細胞治療研發。

此外,早在疫情前,成大和臺北榮總曾共同與日本神戶生物醫學研究與創新基金會(FDRI)進行交流,開啟了國際合作。

沈延盛指出,成大與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基金會(Center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iRA Foundation)有很密切的往來,並在今年簽訂保密協定(NDA),未來將共同促進臺灣細胞治療的發展。

建置低免疫原性iPS細胞庫 奠基異體細胞治療

此次超高齡再生醫學計畫中,沈延盛表示,希望能透過培養基開發、低免疫原性iPSC、以及基因編輯三大核心技術,建構出治療糖尿病、失智症、缺血性心臟病、泡泡龍症(失養型遺傳性表皮分解水泡症)與實體癌的新一代細胞治療平台。

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蔡坤哲說明,「由於在許多疾病中,患者本身的基因型態已有問題,無法使用患者的自體細胞進行治療,必須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將細胞進行改造,此外,高齡者也難以承受經常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