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IT 半導體晶片助攻iPS確效

榮陽交團隊 聚焦高齡眼科精準再生細胞治療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12-13
計畫主持人邱士華是國內最早投入iPS細胞研究,並率先將細胞/基因治療導入眼科視網膜疾病治療的學者之一。(攝影/李林璦)

針對高齡化社會的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醫療需求,甫於2021年完成合校的陽明交通大學,在北榮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的帶領下,整合榮陽眼科團隊、GTP細胞工廠,再加上李鎮宜副校長的半導體生醫晶片,攜手打造iPS細胞生醫檢測晶片與精準再生臨床治療試驗平台,聚焦高齡眼科細胞治療。

撰文/吳培安


臺灣半導體產業鏈的設計製造優勢,不僅是驅動資訊科技(IT)創新的強力創新引擎,更有機會和再生醫學結合、切入自動化生物製程,成為超高齡社會先進醫療的解決方案!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前科技部)為期四年的「超高齡社會之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以下簡稱超高齡精準再生計畫)的七個明星團隊之中,由陽明交通大學藥理學研究所教授、北榮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帶領的榮陽交團隊,其串聯的產學研能量,都是一時之選。

該團隊匯集了多項亮點,除了邱士華本身是國內最早投入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細胞)研究,並率先將細胞/基因治療(Cell/Gene Therapy)導入眼科視網膜疾病治療的再生醫學先鋒學者之一。

現在,又加上了前國研院晶片中心主任、培育出無數半導體產業和生物醫電人才的陽明交大副校長李鎮宜鼎力相助,雙方跨界整合研發出的生醫晶片,將成為打造iPS細胞生醫檢測晶片與精準再生臨床治療試驗平台的加速器。

iPS細胞治療+半導體晶片 首攻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預估,臺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20%,且截自今年8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00萬人。

臺灣已然在人口快速老化的滔滔浪潮之中,如何運用尖端生技醫療技術,讓人們在自然衰老的過程中保有健康和生活品質,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新顯學。

在諸多至今難解的高齡疾病之中,「失明」可說是讓銀髮長輩最為恐懼、嚴重打擊生活品質的疾病。根據醫學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0%~15%會罹患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因。

隨著病情進展產生的變化,AMD又可分為乾性黃斑部病變(dry AMD)和濕性黃斑部病變(wet AMD)。有8~9成患者為乾性AMD,約1成的患者為濕性AMD。(見〈生醫小百科〉)

邱士華表示,乾性AMD雖然佔了大宗,但反而不像濕性AMD有阻止惡化的抗體藥,目前還沒有阻止衰退或促進再生的療法可用。

「運用細胞培養、將完好的細胞移植到患者眼睛的再生醫學,看起來是阻絕疾病惡化、衍生出新組織的好方案,因此,我們以AMD的再生醫學為目標。」邱士華說。

邱士華表示,在為期4年的超高齡精準再生醫學計畫中,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得到高品質的iPS細胞」、「分化出好的RPE細胞」,預計使用患者自體血液中的成體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再分化成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

計畫訂立的兩大主軸,其一是生產符合優良組織操作規範(GTP)的臨床級iPS細胞,並將其分化成包括RPE細胞在內的視網膜組成細胞,為AMD提供細胞治療所需的移植材料,同時建構臨床級細胞產品標準操作流程。

另一大主軸則是將臺灣半導體設計製造優勢,導入再生醫學的高品質細胞製程,打造出一套應用半導體生醫晶片的細胞培養鑑定、篩選、品質確效系統。

生醫小百科»認識乾性黃斑部病變、濕性黃斑部病變
AMD患者的初期症狀,是患者的中心視力所看見的直線或文字出現歪斜或變形;隨著疾病進展,便會分成濕性或乾性。
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