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90%判讀時間、一次測15種心血管疾病

巨量移動心電圖AI辨識SaaS服務 預計 2023 年 FDA 取證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1-16
巨量移動心電圖監控AI分析平台,將醫院內繁瑣的編輯工作透過自動化的流程將其數位化,再加上AI輔助判讀,大大地減少醫師人為處理時間與降低錯誤率。(攝影/羅翊方)

巨量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黃超明(Curry Huang)
競爭優勢 »    成立於2014年的巨量移動(B.D. Mobile),開發出心電圖(ECG)全自動監控AI分析平台,該平台可協助醫院判讀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4分鐘,提升90%醫院品質,還能準確判讀出15種心血管相關疾病,敏感度(Sensitivity)可達98%、特異性(Specificity)為98.5%。
未來展望»    產品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第三方審查(Third Party Review Program),預計2023年Q1取得FDA完整查驗登記。公司正在進行A輪募資,並規劃2025年首次公開發行(IPO)。


撰文/彭梓涵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研究,要記錄到心臟事件的頻率,需要連續監測至少1~7天,而心跳每日跳動的次數約20萬次,若需要長時間監測,一周將產生140萬次心跳的數據。

當數據量變得非常大,就不能仰賴傳統分析或統計方法,而是需要從龐大數據中找到規則、規納出有結論的工具,「人工智慧(AI)」就成了判讀醫療大數據的重要解方。

這項需求也反應到全球ECG市場,根據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報告,目前全球ECG設備,預估至2025年其市場約25.2億美元,但報告也指出,該市場將以4%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下降,顯示整體市場需求逐漸下降。

取而代之的,將是具有AI監測、可穿戴式的ECG產品崛起。根據商業研究公司TBRC數據,全球可穿戴式心電監護儀市場,預計到2026年其規模可增長至62.7億美元,CAGR為23.4%,成長力驚人。

「EE」人才打造心電圖AI  可測15種心血管疾病

成立於2014年的巨量移動就瞄準該市場,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心電圖(ECG)全自動監控AI-SaaS」,此平台可協助醫院判讀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4分鐘,提升醫院90%效率、2.5倍產能、降低醫師50%誤植率與醫院40%成本。

還能準確判讀出15種心血管相關疾病,除了心律不整外,還包括COVID-19疫苗注射產生的心肌炎、和獨有的心室期外收縮、房室交界處期外收縮等,敏感度(Sensitivity)可達98%、特異性(Specificity)為98.5%。

巨量移動能有現階段的亮眼成績,主要是因為團隊多數為橫跨電機工程(Electronic Engineering)及生醫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EE」人才。

其中也包括創辦人兼執行長黃超明,他就挾「EE」專長參與過Google Glass與Apple產品的生物晶片(Biosensor)設計,此外,也有來自世界五百大國際大廠――IBM擔任研發主管經驗的核心成員等。

自動化流程、SaaS商模預計2023年Q1取證

黃超明一開始就在科技大廠參與生物晶片的設計,為何會創業並投入心血管疾病AI判讀開發?

原來,黃超明在2006年得知同窗好友因病猝逝消息,起心動念是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創造更好的商品來防止猝死。而「時間」一直是這種隱形疾病的殺手,因此,巨量移動心電圖監控AI分析平台,將醫院內繁瑣的編輯工作透過自動化的流程將其數位化,再加上AI輔助判讀,大大地減少醫師人為處理時間與降低錯誤率。

除此之外,其平台可以應用在各種ECG設備,例如:Apple Watch、Google Glass與醫院一般使用的24小時心電圖(Holter)等,具有高度相容性。

他表示,巨量移動採用純SaaS (雲端軟體服務),使用者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只需要連網,就可隨時隨地的使用巨量移動的監控AI分析平台。因此,現階段巨量移動在商業模式上採取B2B2C方式,產品適用對象廣泛,包含從醫療院所、醫生、健康照護中心、藥廠與臨床實驗公司,到一般大眾使用者。

該產品先前也已在北醫、雙和醫院與美國進行臨床驗證,目前完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第三方審查(Third Party Review Program),預計2023年Q1取得FDA查驗登記,同時也會加速臺灣TFDA的認證申請,以及未來歐盟CE的認證。

創業競賽常勝軍  目標2025年IPO

成立至今近8年,巨量移動創業初期不只得到來自矽谷臺灣天使群(SVT)青睞,獲得100萬美元資助,還獲得歐盟加速器引進的3百萬美元歐洲基金等資助,讓團隊熬過創業最艱難的時期。

現在,巨量移動在團隊15人努力下,該產品已成為微軟AI平台的解決方案,並獲得許多比賽肯定,包括經濟部Mobileheroes通訊大賽冠軍、中國科技部舉辦的兩岸四地創業賽冠軍、台灣天使投資協會合辦之兩岸青年創業冠軍、以及2022年臺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銀獎等。

隨著知名度打開,巨量移動產品已打進北中南醫學中心,授權營收大幅成長。不過,黃超明說,「在面對全球競爭下,當對手資源比你多時,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招募優秀行銷專才、資料科學家和強化專利壁壘,才有機會增加產品進入門檻、一路領先。」

因此,巨量移動仍會持續募資,目前正在進行A輪募資,預計募得500~1,000萬美元,該筆資金將用來招募人才,並在不同國家進行臨床試驗。

目前,巨量移動同時也規劃在2025年首次公開發行(IPO)。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