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市場冷遇 今為武田、杜拜關鍵合作者

張郁芬領軍昱星 iPSC平台進階細胞新藥戰線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5-06-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作為創辦人兼CEO,張郁芬說,自己非典型的Alpha型(聰明、自信、有企圖心、強勢)領導者,而是「信念很強Beta型」的領導者,擅長傾聽、協調、整合,重視團隊共識勝於權威指令。(攝影/吳培安)

2016年創立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以iPSC技術平台為核心,面對創業初期市場不理解與資源匱乏,仍堅定前行。歷經疫情突圍,到攜手武田藥品合作、進軍中東市場,昱星如今已啟動細胞新藥布局,預計未來兩年在臺IPO、並赴美募資,正式挺進臨床應用與全球市場。

撰文/彭梓涵


票選前三關鍵特質
1. 專業知識與技術深度
2. 國際視野與接軌能力
3. 產業前瞻(掌握趨勢)

座右銘»
The Road Not Taken.

一張娃娃臉,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常被誤認為剛入行的新鮮人,她偶爾也會懷疑,是否正因為外貌而讓投資人難以在第一眼建立信任感。

但她從不刻意放大這些潛在偏見,「與其煩惱外在形象,不如用時間和成果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實力。」

從與日本武田(Takeda)展開合作,到近期攜手杜拜再生醫療品牌Aivita Health Group,讓昱星技術落地中東,張郁芬用實力贏得信任,證明真正說服世界的從來不是外在!

創業路口 遇伯樂

在創立昱星之前,張郁芬深耕學術界15年, 取得日本北海道大學生命理學博士後,她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的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擔任研究員,專注於細胞與分子生物研究。

她回憶在英國那段期間,學術圈對女性並不算太過嚴苛,但當視野再往上望去,仍能隱約看見那片玻璃天花板,無論是皇家院士,還是頂尖講座,多半由男性主導。

雖然如此,她沒有因性別設限自己,「對我來說,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不會讓性別成為阻礙。」

回到臺灣後,張郁芬與昱星共同創辦人鍾敏玟博士攜手創業。當時,兩人剛從牛津回國,手中只有一份現在回頭看可能「慘不忍睹」的簡報,和一個尚未成形的想法,卻幸運地遇見第一位願意相信他們的貴人——已故的台安捷天使投資創辦人何小台博士,以及後來加入並擔任財務長的蔡佳君。

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