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子電子科學家到Bio-FET晶片拓荒者

褚家容創矽基分子 生物奈米晶片開啟生醫檢測新篇章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5-06-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褚家容說,我們團隊成員都相信,每一顆晶片都能為世界帶來改變。(攝影/彭梓涵)

出身中研院、深耕晶片電測技術逾20年的褚家容,2014年創辦矽基分子,致力推動生物奈米場效電晶體(Bio-FET)晶片走出實驗室、落實臨床應用。她率領團隊在疫情期間開發出3分鐘快篩晶片,成功取得衛福部EUA許可,更於2023年勇奪Startup World Cup臺灣區冠軍,代表臺灣挺進美國決賽。這條路,她走了快20年,褚家容如何憑藉鋼鐵般的意志,將技術理想,轉為現實?

撰文/彭梓涵


票選前三關鍵特質
1. 領導與決策力
2. 國際視野與接軌能力
3. 專業知識與技術深度

座右銘»
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就輪不到我們了。

近日疫情再度升溫,但相較4年前人心惶惶、物資搶購的混亂,如今社會多了幾分從容與應對經驗。

時間回到2020年初,全球疫情尚未爆發,矽基分子電測(以下簡稱矽基分子)執行長褚家容,站在日本機場,望著空蕩的口罩貨架與人們焦慮的身影,她毅然做出決定——投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開發。

那年,她創辦的矽基分子正值創業的關鍵期,一筆數千萬的投資資金即將到手,但投資人因不看好疫情檢測市場而決定抽手,讓公司面臨突如其來的資源斷裂壓力。

褚家容沒有退縮,她說,「我判斷全球對快速且準確檢測的需求將迅速攀升,而我們的技術正具備發揮影響力的潛力。」於是她選擇前行,帶領團隊踏上這條少有人走的創新之路。

扎根中研院晶片夢 臨床應用路難行

矽基分子是褚家容於2014年創辦的新創公司,其核心平台技術——生物奈米場效電晶體(Bio-FET),能即時感測病毒、癌症標記、蛋白質與微生物等分子訊號,並直接轉化為穩定、可量化的電訊號。

相較於需標記與核酸擴增的傳統PCR,Bio-FET具備無標記(label-free)、即插即用的特性,能大幅簡化操作流程,加快檢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