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碩士返鄉成百大青農

耀月用生技重振臺灣甲魚王國

撰文記者 李虎門
日期2018-04-26
耀月董事長陳秋旗認為,透過生技開發甲魚週邊商品,有可能擴大社會對甲魚的認識,與市場需求。(圖/李虎門)

第4屆百大青農的陳秋旗,是少數獲選的水產業者。自2008年回國後,積極深耕水產養殖,成立耀月企業,並透過生物技術,成為全臺最大的甲魚養殖企業。

撰文、攝影/李虎門


你,吃「鱉」了嗎?

現代的社會中,無論是生活際遇的「癟」,或是活體「鱉」,都令人避之惟恐不及。

但其實,早期的臺灣,食用甲魚(俗稱鱉)向來是件稀鬆平常的事,由於甲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甚至在1980年代,因為日本大量收購,價格高漲,年產自1976年的270公噸上揚至1983年的924公噸,臺灣可謂為甲魚王國。

或許,一窩蜂的習慣,似乎是臺灣的特色。加上,活體品質、環境等因素,使甲魚的產值一路下滑,許多養殖戶紛紛棄養。轉眼間,魚池塘變沼澤。

然而,在這「收攤」的熱潮中,總有一些逆境生存的人,有如甲魚緊咬不放的精神,積極運用生物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去年,為確保鱉農的權益,更收購全臺甲魚蛋,守住市場波動的價格。

他,是甲魚養殖業者第二代,也是耀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陳秋旗。


臺灣甲魚的營養成分較高,口感像和牛,深受消費者喜愛。(圖/耀月公司提供)

捨棄美國博士 選擇返鄉

位於屏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裡,可看見不少農業公司進駐。

其中,一處剛興建不久的廠房,是臺灣第一個集生技研發、代工與品牌設計的甲魚觀光工廠,也是耀月企業的總部。

此前,耀月的前身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小型養殖戶。

陳秋旗指出,傳統養殖業相當辛苦,除了在烈日、風雨下工作,還得面對難以掌握的「天」性,使得第二代多不願返鄉接班。

但是,他不一樣。

現年36歲的陳秋旗,不僅擁有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SU)生物統計系碩士學歷,當時也錄取了美國密西根大學(UM)博士班。

問到為什麼會一頭栽進甲魚事業?陳秋旗表示,「在美國念書時,原想走財務路線,但觸及生物統計後,慢慢的,對(生技)研發產生興趣。而且,我們在屏東九如(鄉)養殖甲魚20多年了,在自身興趣,以及家庭事業傳承的考量上,我就決定回來。」

實際上,陳秋旗返鄉務農,不單為了家庭事業的傳承,也著眼臺灣甲魚產業正面臨巨大的變化。

產業巔峰一把雙面刃

甲魚(Amyda Sincnsis),學名鱉,又稱水魚。臺灣在日據時期已有小規模的養殖,但由於生長遲緩、個體戶資金週轉較慢,甲魚產業並無進展。

所幸,甲魚在臺灣氣候下易於成長,加上養殖技術日臻成熟;同時,在日本市場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