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論壇》

政府帶動產業發展 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0-06-30
攝影/林嘉慶
5月29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與生醫藥品化中心(BMCC)於線上主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邀請多位政府官員與產業代表,一同探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臺灣生技產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契機。

開場致詞中,首先邀請到剛卸任副總統一職、回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他首先感謝衛福部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審慎對應、迅速反應」,加上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讓人民有充足口罩使用,使臺灣能成為疫情控制的模範生。

他也重申,「Taiwan Can Help, Taiwan Is Helping」,面對接下來的挑戰,以及落實臺灣長期實力,產業發展非常重要,而這需要產官學研團結努力,才能在國際性合作上更上一層樓。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也代表主辦單位接棒致詞。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只對全球經濟,甚至對政治都造成很大的影響,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也痛定思痛,開始從中國外移部分產業。

涂醒哲指出,臺灣在這次防疫上,因為防疫、醫療、科技量能被看見,政府應把握機會投注更多資源,帶動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產業與政策是相輔相依,政府應該思考疫情下,臺灣能以什麼契機切入。」

⊕ 疫情催生新契機:政策面如何因應?

上半場論壇主題為「疫情催生新契機:政策面如何因應」,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何啟功,一同與會討論。

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院長»學界研發階段 就需考慮法規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研院快速整合三個平台、開發相關應用,是仰賴過去在面對新興病毒疫情時的練兵經驗,因此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得以快速找到針對性抗體、很快技轉到業界。

不過,從業界推到市場上,還牽涉到法規問題。他表示,大家會覺得整個產業鏈就是從研發到製造、最後到核准的流程發展,但生物科技產業是以研發為主的產業,必須在學界研發階段時就須將法規納入,而且即使有研發實力也要考慮生產能力。因此他建議,在政策面上須將法規、生產、研究融為一體,以利生技產業發展。


林全能 經濟部常務次長»疫情中浮現生醫產業5契機


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則分享這次全球新冠疫情下,他歸納出的五項產業發展契機,包括:
(1) 鬆綁法規,使檢測試劑、藥物、疫苗競速開發。
(2) 新興技術、跨界異業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崛起。
(3) 醫療產品供應鏈浮現疑慮,各國轉以第二國家來源「中國+1 (China Plus 1)」戰略布局。
(4) 醫療行為往減少醫病接觸發展。
(5) 醫療行為改變帶動醫療電子產品重組,帶入更多機會。

他也表示,臺灣可以針對這五項契機,透過政府帶隊組成國家隊;法人與業者結合,開發疫苗產品;資通訊技術與生醫技術結合,開發高精準度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