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環球生技產業報告教室」系列

細胞治療產業鏈全球競逐 臺灣技術累積盼成長爆發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0-06-30
攝影/林嘉慶

6月17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及環球生技月刊,共同舉辦「2020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邀請生技中心產業組ITIS研究團隊資深產業分析師王意婷、三顧生醫總經理唐洪德、路迦生醫董事長唐稚超、路明思生技執行長蘇隆畯、利加生醫營運長顧振芃,分享細胞產業如何建構產業鏈,邁向全球化、奪得國際布局先機。

臺灣細胞治療產業持續累積技術能量

生技中心產業分析師王意婷,首先以綜觀細胞產業趨勢為題開場。她指出,根據再生醫療聯盟(Allianc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RM) 2019年的統計結果,全球從事細胞治療、基因治療開發的公司,總數已經突破950家,其中一半以上是細胞治療開發公司,但可看見基因治療開發公司的數目正急起直追的趨勢。
在臨床案件方面,全球總案件數已達到1,020件,適應症上以腫瘤治療為大宗(64.4%)、肌肉骨骼(5.9%)、中樞神經(5.6%)次之,其他還有代謝與基因缺陷、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眼科疾病等。其中,共有30項細胞治療、15項基因修飾及腫瘤免疫細胞療法、32項基因療法開發項目,已經進展到臨床三期。
至於國內細胞治療產業鏈的建構,王意婷指出,2019年細胞治療產值達到新台幣14.1億元,有望在2023年來到新台幣17.7億元,細胞治療產業也持續累積技術能量,目前已經有11家細胞治療公司、20家醫院獲得衛福部《特管法》核准進行細胞治療項目。
此外,也有許多廠商積極透過技術授權或合作,與再生醫療先進國攜手,例如源一生技、三顧生醫、亞諾法生技、路迦生醫、基亞生技、通用幹細胞等,係屬透過技術授權,強化自身技術能量的案例。
其他合作方式案例,例如:仲恩生醫科技,透過創新技術項外授權,行銷日本市場;交通大學透過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發明人山中伸彌創立的iPS細胞研究應用中心(CiRA),合作異體細胞自動化生產;富禾生醫透過在東京成立診所,在海外提供免疫細胞精準診斷服務。

三顧結盟日立大廠 共爭天下

三顧唐洪德總經理以公司為例,分享其從技轉日本CellSeed公司層片技術,到與日本製造業大廠日立集團(HITACHI)合資GMP工廠,搶攻國際細胞供應鏈的「三顧茅廬」進程。
唐洪德表示,日立近年在全球直接透過併購,獲得強大的製造技術能量及客戶訂單進而擴大市場布局。日立因為看上臺灣再生醫療法規的進展,加上三顧與日本CellSeed有成功的的合作案例,同時擁有自己的細胞層片產品、PIC/S GMP等級實驗室等優勢,評估判定三顧是好的合作夥伴,因而建立起合作。他指出,三顧和日立合作在竹北生醫園區建立合資公司,最直接的益處,除了大廠品牌、以及獲得充沛的製造業能量外,更重要的是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