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淵鑑價總經理陳淑琴致詞表示,公司上市櫃以擴大經營,進一步募資來開發新項目,或是透過合併收購來實現戰略擴張等等的策略規劃,都面臨到非常多層面的挑戰。例如,在募資過程中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和談判,在併購過程中,從剛開始的目標選擇與評估,到後期整合兩家企業的文化、運營方式以及人才,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陳淑琴表示,今日很榮幸邀請到擁有非常豐碩經歷的周宏雋,帶我們深入剖析其中的眉角。他至今已完成60多項跨境企業的併購、募資、上市、商務合作、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天使投資案,總金額超過90億美元;並曾在美國、亞洲、歐洲各地,擔任共500多家公司之策略及財務顧問;也是10家獨角獸最早或是早期投資者,例如其創投基金作為阿里巴巴第一個機構投資者,取得了91倍的回報。
選擇最適上市地 注意產業別、公司市值、上市成本
周宏雋首先分享企業上市時面對的挑戰。他表示,每個上市地點/證券交易所的特色和優缺點各不相同,個別公司都應仔細考慮最適合自己的交易所。
尤其是每個證券市場喜好什麼產業很關鍵,例如,美國喜愛高成長、高科技、故事好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本益比乃至於本夢比會很高,然而,傳統製造業公司即使年年賺錢仍不受歡迎,在澳洲市場則是礦業公司最受青睞、科技公司不受歡迎。
周宏雋表示,美國、歐洲、日本、香港等地的證券市場,主要參與者為機構投資人,占整體交易量高達9成,與臺灣市場較多散戶的情形相當不同。在這些市場中,市值太小的公司(例如在美國,市值低於10億美元稱為Small Cap)、或者沒有形成群聚效應的產業,很少有證券分析師會願意寫研究報告,因此非常不容易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周宏雋也提醒,至海外上市的成本很高,例如在美國,上市承銷費通常占募資金額達到5%~8%,還需聘請國際級律師、會計師、鑑價師等。因此,有志到海外上市的臺灣公司,務必謹慎地選擇有實戰經驗的承銷商與財務顧問。有些價格便宜的小型承銷商除了品質不佳,通常也不具備銷售通路,難以將公司股票介紹給機構型投資者,導致募資金額少,上市後本益比低、交易量小。
至於許多人相當好奇的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方式(又稱為借殼上市),周宏雋指出,兩年前的SPAC熱潮可說是一種泡沫,現在許多當初以SPAC上市的公司股價一落千丈。他觀察可能的原因是,由於SPAC股價價差非常好賺,導致過多SPAC公司成立,在供過於求、又需於兩年內找到併購標的的限制下,一些SPAC公司選擇併購爛公司,因此拖累整體SPAC上市方式的名聲。
三財務表連動為關鍵 財務顧問不可或缺
接著,周宏雋分享在企業的募資上,資金種類有許多種,包含股權、銀行借款、租賃、應收帳款融資/保險等;投資者也可以分為策略型、供應鏈型、財務型,或者依地理位置分為本地、區域或國際型,及時間長短分為短期、長期型;適合每間公司的選擇皆依個案而定。
周宏雋特別指出,在企業募資時,準備好公司的財務模型為關鍵一環,並且需要做到「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三表連動,如此一來,才能依據每種條件立刻算出需要多少資金。此一能力是目前大部分臺灣公司所欠缺的。
他也指出,募資流程的監督及掌控相當重要,例如,一開始與可能的投資者洽談時,由於尚有高度不確定性,僅提供初步資料就好,以確保資料不會外洩到競爭對手手上。
最後,周宏雋分享併購與募資類似,公司都需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而非為了併購而併購。
在併購中,需要深入瞭解併購對象,例如每個國家的人個性不同、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差異、每個產業之生態、會計準則、團隊成員、股權與董事會結構等,還需要注意對方公司是否曾經簽署過特定的商業及法律條款。
周宏雋表示,在這些過程中,好的財務顧問重要性極高,能夠為公司仔細評估上市、併購、及募資各種選項之利弊得失,規劃戰略及執行方案,準備資料(如財務模型),並且適切的掌控交易進度,整合律師、會計師、鑑價師等各方專業人士,以及協助設計交易架構與談判等。
周宏雋說:「在過去三十年中,交易案如聘用投資銀行家/財務顧問的賣方,其售價較未聘用的賣方平均高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