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BTC會議》專家演講紀實

BTC2019議題二:跨域合作引領產業創新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19-09-0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議題二座談。(攝影/彭定凱)

行政院「2019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今(3)日正式登場,揭開為期三日堪稱臺灣生技政策最重要國家層級會議。第二場議題為「跨域合作引領產業創新」,從生醫產業及人才培育的角度提供專業觀點,並邀請科技部長陳良基主持,演講陣容包括BTC委員-賽基(Celgene)企業副總裁暨全球細胞療法製造總監張幼翔、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楊森藥廠(Janssen)全球診斷策略及開發總裁馮玉蓮、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郭伯臣、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莊偉哲等。

BTC委員-賽基(Celgene)企業副總裁暨全球細胞療法製造總監張幼翔。(攝影/彭定凱)

張幼翔:CAR-T全球火熱 成本高為最大挑戰之一

張幼翔以「CAR-T細胞療法生產製造的現在與未來」為講題。CAR-T意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CAR-T),是當前全球臨床試驗爆炸性發展的研發主題,案件數每年都倍數成長,預計到2019年可能會來到400多件,其中以美國、中國最多。

目前自體CAR-T療法製造流程,包含從醫院收集患者白血球、送至生產中心做細胞篩選、活化後分化細胞、利用病毒載體轉入基因、細胞擴增之後再冷凍、運到醫院回輸,為完整的價值鏈,約兩到四個星期才能完成。

張幼翔指出,CAR-T療效雖好,但成本非常高,一個療程約是十到二十萬美金,這包含了勞動密集的人力成本、病毒載體製造困難、患者個體T細胞差異以及物料成本;此外,一座生產中心會同時生產10-20個病人的細胞,每個病人批號都不一樣,在生產中心中絕對不能搞混。

張幼翔表示,未來幾十年,CAR-T將成為一大重要產業,成本問題是目前大家亟待解決的部分。他建議,廠房設計應以彈性化的模組設計為目標,兼顧品質管制(QC)和品質保證(QA)的方式,未來若能將多個操作步驟統合到一個機器,未來將有機會在醫院進行中央化模式處理,以簡化治療程序;此外,若異體CAR-T治療的風險在未來能夠順利降低,則可望將成本降低到一萬塊。

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楊森藥廠(Janssen)全球診斷策略及開發總裁馮玉蓮。(攝影/彭定凱)

馮玉蓮:品質、法規及基礎設施為精準醫療挑戰 政府需長期信賴及投資

馮玉蓮以「基因科技結合大數據,精準醫療的機會與挑戰」為題分享。馮玉蓮表示,治療前最重要的是準確的診斷,這也是「精準醫療」的要旨。FDA目前批准的個人化醫療產品中,30%的項目為精準醫療,目前FDA也核准了約36個伴隨式診斷產品,尤其是近年來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和次世代定序(NGS)通過率非常高,被視為伴隨式診斷未來最重要的一項工具。

馮玉蓮強調,NGS的應用相當廣泛,從表觀遺傳、免疫到微生物相都能應用,可幫助病人從診斷到預測藥物反應等,進而設計客製化的醫療程序。此外,結合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來診斷基因表現,也可更有效率的達到精準免疫療法。

此外,馮玉蓮指出,因為傳統的組織檢驗在準確性與取樣難度的限制,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近來也備受重視,只要抽血就能檢驗許多過去需要切片才能得知的疾病。這項技術也可以和NGS結合,到2023年預估有超過16億美元的產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