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6)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簡稱國貿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為加速協助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進入國際市場,共同舉辦「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邀請到中研院魏福全院士,以「手術顯微鏡下的小世界與大世界」為題,介紹重建顯微手術與臺灣在此領域的成就。
魏福全是中研院的第一位外科醫師院士,也是美國整形外科發展歷史近30年來唯一一位亞裔醫師,且持續在國際上獲獎。
重建顯微手術顧名思義是在顯微鏡底下進行的重建手術,主要接合神經、血管、淋巴或其他管狀構造,這些組織往往只有 1 mm,卻需要縫合8到10針,對醫療團隊是很大的挑戰。
重建顯微手術在臨床的應用上,一種是「再植」,將斷掉的肢體,縫合接回去;另一種為「組織移植」,將身體的一部分,移植到身體的其他地方。例如,乳癌患者的乳房切除後,取其腹部皮瓣形塑成乳房形狀,再以手術顯微鏡完成血管吻合,重建其乳房。
魏福全對一位缺少十指的患者印象深刻,當時花了好幾天,將其五根腳趾分別移植成右手三指,左手兩指。讓他能自己打理生活,還能打保齡球。即使已經過了三十年,這位患者仍然會回去探望他。
重建顯微手術讓遭逢意外的斷肢患者,得以保留其肢體,甚至是原本無法切除的癌症,也因為有重建手術得以妥善切除,改變了癌症患者的人生。
魏福全分享,臺灣在重建顯微手術領域,站在世界的頂尖領導地位。三十五年來,長庚顯微重建中心已完成三萬多例的手術,每次手術至少需要8小時,背後是無數醫師付出的辛勞。
而為了提供最好的照護,長庚具有全球首創的顯微重建手術專門加護病房以及復健中心。同時,也致力於訓練更多顯微重建手術人才,不僅訓練臺灣醫師,也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國二千位以上的研究員與訪問學者,其中有157位受訓超過一年。這些受訓者,帶著源於臺灣的知識與技術在各國開枝散葉,是臺灣回饋國際社會的實際貢獻。
魏福全認為,手術顯微鏡的視野下,是細小微觀的世界,然而透過顯微重建手術,在大世界中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