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突破疫情封鎖線─翻轉新生醫時代的關鍵布局

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AI醫療軟體落地難 「王道」合作發展東南亞商機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1-09-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AI醫療軟體落地難 「王道」合作發展東南亞商機(攝影/羅翊方)
今(10)日,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的「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登場,以「突破疫情封鎖線-翻轉新生醫時代的關鍵布局」為主題,邀請到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以臺灣食藥署(TFDA)第一個批准的眼科AI診斷軟體智視康(VeriSee DR)為例,分享智慧醫療軟體的開發歷程與挑戰。 
 
許銀雄認為,臺灣的資通訊(ICT)產業發達,有13類產品在全球市佔率排行第一; 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品牌,例如宏碁、華碩、友訊科技和趨勢科技等電子品牌; 以及緯創、友達、佳世達和鴻海等資通訊公司。臺灣的醫療品質與專家也是全球頂尖,同時結合兩者的智慧醫療,是臺灣創造一項新產業的機會。 
 

AI診斷軟體落地三步驟:模型開發、產品取證、產品落地


許銀雄介紹,AI診斷軟體的產品開發與落地流程,第一步驟為AI模型開發,包括:確認臨床需求、討論合作計畫與合約;以及資料擷取、分析與整理;還有AI模型訓練、結果分析等。 
 
第二步驟為產品開發與取證,包括確認臨床使用的情境、產品規格設計、實作、臨床前測試、臨床試驗、查驗登記、以及取得許可證。許銀雄點出,AI診斷軟體與一般資訊軟體不同,需花費更多時間與金錢。 
 
而有了產品還不夠,真正讓醫師與患者使用才有意義,因此第三步驟為產品落地,包括確認目標客戶與需求、設計商業模式、導入臨床、業務推展、經營品牌和進軍海外市場等。 
 
許銀雄以宏碁開發的「智視康(VeriSee DR)」為例,分享其在導入臨床上的挑戰。智視康為輔助醫師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軟體,在不同醫學中心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流程上,各有不同。有的醫學中心都是在新陳代謝科處理,有的醫學中心需經過糖尿病照護中心、新陳代謝科、家醫科、眼科等跨科流程,而有的醫學中心則是在眼科處理。 
 
不同的流程,會使得導入智視康時,所著重和需解決的問題皆不相同。此外,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也是產品落地的難題。 
 
許銀雄表示,臺灣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30萬人,盛行率超過11%,若引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嚴重會導致失明,然而「糖眼篩檢」率卻不到50%,相當危險。因此,宏碁智醫開發智視康,希望透過簡化篩檢流程,加速診斷到治療的時間,達到預防糖尿病患者失明。 
 

糖眼篩檢特異度從50%提升至84%


在臺中榮總導入智視康後,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斷品質確實提升,診斷為需要轉診至眼科的特異度從50%提升至84%,可減少不必要的診療。目前,智視康已取得臺灣、泰國與印尼的許可證,也將繼續進攻越南、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許銀雄指出,健康照護產業的需求是全球性的,且臺灣市場有限,走入國際為必需的發展方向。而東南亞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每年的GDP成長率約為6%,但醫師數量少而健康照護需求多,因此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許銀雄也提出,進軍海外市場會面臨到許多挑戰,包括各國的醫療法規與生態不同,如何訂定適合的商業模式與價格策略?在臺灣建立的品牌信譽,如何被當地認識和接受?如何有效進入當地特殊且封閉的醫療生態系?此外,AI醫療軟體不像藥物,它需要專業團隊來介紹、整合和維護,因此,要如何建立當地的專業團隊,也是一項挑戰。 
 
許銀雄最後強調跨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宏碁智醫與臺大醫院和諾華合作以完成產品開發,而與眼底攝影儀器商、眼科藥商、各國通路商則是合作導入醫院及國際通路的方式。 
 
許銀雄最後表示,AI模型開發、產品開發與取證,到最後產品落地是個漫長的旅程,他期許以「合作」為王,共同推動臺灣的智慧醫療。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