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宜介紹,不同於傳統的實驗室晶片/微流體晶片(Lab-on-a-chip, LoC),他在2010年開始投入開發的可程式化生醫晶片(Field-Programmable LoC, FPLoC),其管道(channel)寬度和儲液區(reservoir)皆可調整,檢測方式包含螢光訊號和電性特性,且可透過程式控制達成自動檢測。
該半導體生醫晶片透過介電濕潤(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 EWOD)原理,以電壓來操控樣本/液滴的切割、移動與混和,並藉由電容(capacitance)訊號來偵測樣本位置,確保其操控準確地完成。
此外,該晶片能建構樣本的3D立體影像,也具有精準的溫度控制功能。李鎮宜表示,針對不同需求,可設定不同的溫度變化模式,例如以95°C、55°C、75°C的變化週期,進行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李鎮宜指出,目前該晶片的一個溫度變化週期僅需20秒,能加快現行PCR的檢測速度。
李鎮宜展示該可程式化生醫晶片。(攝影:劉馨香)
李鎮宜強調,其晶片是通用型,可透過不同的程式設定來達成多種用途,而且製作上採用台積電的標準CMOS製程,因此工廠無需客製化調整,能降低製造成本、大量生產,解決一般資通訊業者跨入生醫產業的瓶頸。
李鎮宜表示,將規劃「快速PCR晶片」在國內和國外(美國)醫院進行臨床驗證。且由於該晶片具有可擴充性,未來還能整合「磁珠」應用於早期疾病檢測,以及提高空間和時間解析度,提供細胞治療產業自動化的細胞品質管控等功能。
李鎮宜表示,開發此一晶片,是希望為各式各樣的檢測需求,提供通用型的生醫晶片解決方案;且在降低檢測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同時,維持高精準度的品質。
今年1月,陽明交大宣布與日本京都大學CiRA基金會合作,發展次世代自動化iPS細胞製程,便是將李鎮宜的生醫晶片應用在偵測幹細胞的製備品質。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