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BTC會議第二天(5)日下午進行第五場「國際鏈結提升臺灣能見度」,由經濟部王美花次長主持,演講陣容包括BTC委員-益安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有德、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副校長戴海龍、美時化學製藥總經理兼任艾威群(Alvogen)亞太區執行副總裁Petar Vazharov、禮來(Eli Lilly)市場策略副總裁Nicolas Chemali、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秘書兼漁業署代理署長張致盛、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BTC委員—益安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有德(攝影/彭定凱)
張有德:健康照護經濟成全球最重要產業趨勢
張有德認為,臺灣產業的優勢在速度、成本、服務、對智財權的重視,特別是執行能力,尤其是醫療和工程人才,有利醫材的發展。不過,在國際商業發展人才上仍然不足,尤其是在陌生促銷(cold-call)的能力。
張有德也強調選題的重要。他表示,在選題的時候不能只是「聽別人說」,除了觀察市場機會,還需要分析數據、以實證支持說法。此外在選題上,健康照護經濟(healthcare economy)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產業趨勢,不過在發展的時候必須先了解目標市場的健保給付機制,例如臺灣健保能個人自費給付,但在美國就必須依靠保險公司。
此外,張有德表示,他在6年前提出讓臺灣成為「初次使用於人體」(first-in-men, FIM)的臨床試驗樞紐(the hub of FIM),現在看來愈發可行。透過FIM,除了讓因疾病受苦的患者受惠,臺灣的醫院能夠接觸到許多新技術,讓衛福部食藥署(TFDA)接受更多挑戰,也能讓臨床研究機構(CRO)等周邊產業也能受惠。
張有德指出,澳洲現在就在朝著全球FIM試驗樞紐的定位發展,外商在當地設公司甚至可以獲得試驗費用退稅優惠,倘若臺灣政府有配套措施,其實也是很有實力的。
美國天普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戴海龍(攝影/彭定凱)
戴海龍:政府獎學金、產業薪資 留住博士級生醫人才
談及生醫人才培育時,戴海龍直指這不只是教育的問題,和政府、研發、投資、產業提供的就業關係都有關係。
在美國,每年在生醫研發上投入1800億美元,光是在費城的大學就投入超過10億美元,但臺灣是每年100億元,分散在2000個公司,這對世界級研發成果的產出來說是不利的,更何況在美國成功上市的新藥中,最後只有不到1/10能夠支應開發成本。
戴海龍指出,美國天普大學最大的學院是商學院,臺灣大學最大的是電機資訊學院,工學院排名第二,有這麼多的人才支持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臺灣現在的生醫人才一年只有450個博士級生醫人才,這對生醫產業發展是致命的缺陷。
臺灣的生醫產業缺少經費和大型計劃,公司在獲利上的不足也影響到研發、募資和人才招募。
戴海龍則認為,臺灣能夠發揮優勢的領域包括學名藥、藥物原料、契約服務、新藥早期開發,以及疫苗和農業生技。
最後,戴海龍建議,臺灣學生到海外跟高峰期相比減少了70%,政府應透過全額獎學金鼓勵學生去美國做博士後,產業環境也應該以薪資留住人才。
美時化學製藥公司總經理Petar Vazharov(攝影/彭定凱)
Petar Vazharov:美時在臺投資積極 盼政府支持
Petar Vazharov以美時製藥為例,分析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