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華碩、台智雲5G AI Ready Platform共創實驗室啟用
今(3)日,台智雲(TWCC)攜手華碩、台灣大哥大、英特爾(Intel)領航發布5G AI應用解決方案,並於華碩AI雲創園區,舉辦5G AI Ready Platform暨共創實驗室啟用儀式,期盼透過四大科技強強聯手,展現AI、5G和邊緣運算整合運用的企圖心。
華碩營運長暨全球資深副總裁謝明傑表示:「華碩結合AIHPC高速算力、雲服務、智慧物聯終端、伺服器等技術,應用於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很榮幸此次與台灣大哥大、Intel,推出5G AI雲網合一解決方案與共創實驗室,實現AIoT垂直領域的最後一哩路,提供企業與新創高速AI服務,期待未來與更多夥伴合作,以華碩的AI雲創資源加速5G應用。」
《臺灣》美獨角獸來自台灣!仁新子公司Belite股價飆升逾500% 獲外媒點評美IPO表現最佳
生物技術新創公司除了要經過多年資金募集考驗,也很少有年輕的製藥公司能順利走入首次公開募股(IPO),甚至在市場低迷情況下保有市場價值。美國時間2日,外媒《BioPharmaDive》點評自台灣仁新醫藥子公司Belite,其自今年4月首次在納斯達克上市籌集3600萬美元以來,該公司股票價值飆升超過500%,成為過去兩年在美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
《臺灣》鈦隼腦手術導航機器人獲TFDA醫材認證!攜手花蓮慈院打造未來手術室
今(3)日,花蓮慈濟醫院與鈦隼共同宣布,鈦隼生技研發的自動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機器手臂立體定位導航手術設備(NaoTrac)」,已取得了臺灣食藥署(TFDA)醫材認證;同時,花蓮慈院以NaoTrac所執行的置放腦室引流管第一期人體試驗,成果也發表於歐洲知名醫療期刊《Acta Neurochirurgica》,未來將攜手鈦隼生技運用機器手臂打造「未來手術室」。
《臺灣》逸達治新冠呼吸窘迫新藥 臨床二期療效未達標
今日,逸達生技(6576)發布重大訊息,公布其新成分新藥FP-025 (MMP-12抑制劑),用於治療新冠(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主要與次要評估指標上,皆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中國》百濟神州王曉東新創維泰瑞隆 B輪完募2億美元、攻退化性疾病
美國時間2日,由百濟神州(BeiGene)共同創辦人王曉東,在5年前參與創辦的新藥研發公司——維泰瑞隆(Sironax)宣布,已完成高達2億美元的B輪募資,這筆資金將推進其在老化相關退化性疾病藥物的研究,包括調節細胞凋亡、神經保護途徑(neuroprotective pathways)和神經發炎反應等。
《美國》劉如謙基因編輯新創Beam 異體CAR-T臨床遭FDA暫停
美國時間1日,臺裔基因編輯科學家創業家劉如謙(David Liu)創辦的Beam Therapeutics,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暫停了治療復發/難治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淋巴癌的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該CAR-T細胞療法稱為Beam-201,是一種異體細胞療法,Beam並沒有透露FDA暫停其臨床的原因,這一消息讓Beam的股價大跌10%。
《美國》Axcella長新冠新藥 臨床2a期改善身心疲勞成效積極
美國時間2日,總部位於美國麻省劍橋的Axcella Therapeutics 宣布了以AXA1125治療Long COVID 患者進行IIa 期試驗結果,接受該藥物的受試者在精神和身體疲勞方面都有所改善。該公司預計依據這份結果,與英國和美國監管機構討論如何獲得用於 Long COVID 的藥物授權。
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接受每天 67.8 克的 AXA1125,28天後進行測驗,其中包含疲勞量表(Chalder Fatigue Questionnaire,CFQ)中的身心評估、6分鐘步行測試以及血清乳酸水平檢測。通過 31P-磁共振波譜檢驗粒線體功能,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在適度運動後的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恢復時間都顯著延長,這些數據也支持了long COVID患者存在顯著粒線體功能障礙的假說。
《美國》大廠拆分潮!3M、PerkinElmer同日傳拆分出售 攻生命科學、醫療保健
美國時間2日,全球最大的專業分析儀器製造商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以及知名日用品製造商3M均宣布將專注於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領域。PerkinElmer宣布將專注於診斷與生命科學領域,以24.5億美元出售其他業務部門;而3M則計畫將年營業額高達85.9億美元的醫療保健產品部門拆分成獨立公司上市,預計於2023年底完成。
《美國》《PNAS》敲警訊! 新冠病毒突變對干擾素產生抗性
近日,據外媒指出,已經發現持續突變的新冠病毒對於輝瑞(Pfizer)的新冠藥物Paxlovid產生抗藥性,此外,還對人體自己產生對抗病毒的蛋白─干擾素(Interferon)產生抗藥性,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茲醫學院校區(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Campus)的研究人員於《PNAS》上發表,新冠病毒從原始株開始,越突變到後期,對於干擾素的抗性越大,尤其是Omicron突變株病毒,對於IFN-β的抗性倍增。
2022/08/03《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
Axcella長新冠新藥臨床2a期成效積極;劉如謙基因編輯新創Beam異體CAR-T臨床遭暫停;華碩、台智雲5G AI共創實驗室啟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