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BTC會議》專家演講實錄

議題五:善用招商引資策略,加速新創動能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18-09-05
圖片來源:本刊資料中心

沈榮津。

今(5日)下午,BTC會議最後一場公開探討的主題聚焦在「善用招商引資策略,加速新創動能」,由經濟部部長沈榮津主持,邀請的與談專家分別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日燦、禮來生物藥品事業部全球資深醫藥總監楊俊彥、橡子園台灣合夥人兼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執行中心創新長瞿志豪、以及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為台灣生技產業在資本籌集、接軌國際與建構整體優質生技產業投資環境的目標共同把脈開方。


黃日燦。

黃日燦: 企業要雙腳併用(自我成長、併購或策略聯盟),才能跑得遠、跳得高。

擁有逾25年豐富實務併購經驗,在律師界素有「併購大師」美譽的黃日燦,以其專長的「企業拓展的併購策略思維」為題,提供台灣生技業者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黃日燦以人的雙腳比喻,右腳是自我成長、習慣單打獨鬥;左腳則是兼顧外部併購、搭配策略聯盟;而企業要能雙腳併用才能跑得遠、跳得高。通常跨國企業都是如此,唯台灣是個特例。

台灣經濟奇蹟,包括電子代工、傳統製造、ICT產業等都是靠單打獨鬥的右腳起家,直到近10年在成長碰到瓶頸後,才懂得相互合作,開始考慮用左腳。

黃日燦觀察指出,在生技方面,目前主要還是靠自我成長的右腳,很少能打群架。但未來台灣生技業者想要百尺竿頭,勢必要面對「雙腳併用」的課題。

他並以八大購併策略為架構,提供台灣生醫產業不同的併購策略思維。

在製藥業上,他認為大多數藥廠的資產相當雄厚、資金也充沛,但營業額卻不大。廠商想要更上一層樓,營收規模不夠大很難支撐,因此建議可以參考大聯大的共組產控模式,把十家併一起,就是全世界第一大。或者仿效IC設計大廠聯發科,持續併購小廠茁壯,現在的聯發科因此才能與美商高通一較高低。

此外,藥廠也可以把旗下資產活化轉進,或出售尋求轉型第二春,最怕的、也是最糟的是原地踏步。

黃日燦建議,如果害怕大家沒有共識,可以先籌組投資控股公司磨合試試看,等大家有了默契,再走下一步。。

至於新藥產業最燒錢,也許賣掉自己或找個富爸爸是個好方法;而有技術者,就授權出去。

醫療器材產業則是黃日燦認為最有機會、最棒的醫療產業,因為台灣的金屬製造、傳統製業能力都很強。透過合資、共同開發是非常有機會將新(生技)舊(ICT、傳統)結合來一起「打群架」。

反倒是健康照護產業在思路上有些關卡待突破,主要卡在台灣的醫院屬於非營利事業單位,不是公司法人,法規上的限制讓很多事情不能做。如果,未來能在這部分有所開放突破,無論是新南向或西進都將大有可為。但若不能突破,就必須思考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楊俊彥。

楊俊彥: 簡化IP與法規流程,避免額外的規範削減國際合作及投資人的熱情。

第一次參加BTC會議的禮來生物藥品事業部全球資深醫藥總監楊俊彥,以外商角度來探索「台灣生醫產業與跨國企業的國際合作策略」。

楊俊彥表示,跨國生醫企業在RD上的投入最大,每年的營收占比遠較ICT產業高,以禮來為例,一年的RD支出高達5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1,500億元。

近5年來,臨床試驗的各種量化指標最少都提高了60%的複雜度,為了應付增加的複雜度,帶動了總成本也上升。而一連串的生態鏈,從臨床醫生、藥局、IRB、藥品運送等,都是成本的一部份。

以禮來為例,在台灣52年,每年都有超過40個試驗在進行,每個試驗的背後都有龐大且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