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靈敏度達95%! 安盛生「數位智能COVID-19抗原快篩」獲歐盟認證
今(2)日,安盛生科(6734)宣布,其研發製造的「數位COVID-19抗原快篩」,取得歐盟(CE)認證,此全數位化的COVID-19快篩解決方案,在巴西、美國臨床試驗證實靈敏度可達95%、特異度更達98%。
《臺灣》 長聖生技攜手中國醫建細胞儲存庫 獲衛福部核准
今(2)日,長聖生技(6712)宣布,其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的細胞保存庫,已於日前取得衛福部許可。長聖生技表示,今年2月衛福部特管辦法明確規範納管細胞保存業務,未來無論單次使用或預存細胞,都需在合格的細胞保存庫才能實施,未來在結合公司核心技術下,將有助於更多癌症與非癌症病患的治療。
《臺灣》「疫情下的產業火線」——專訪HTC DeepQ副總經理
游山逸:建立本土防疫數據庫 打造永續完整照護網
疫情下,民眾使用手機App收發疾病相關資訊已成常態。由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開發的「疾管家」,訂閱數已從去年1月底10萬人,成長至800萬人使用。
本刊近日特別專訪,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副總經理游山逸,他表示,今年3月中旬,臺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DeepQ持續與疾管署協作推出「Taiwan 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以及「簡訊實聯制」協助抗疫。
《中國》出現首例H10N3禽流感 跨物種傳染
今(2)日,北京國家衛生委員會(NHC)表示,鎮江市居民於 4 月 28 日住院,一個月後被診斷感染H10N3禽流感,H10N3目前並未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中發生感染,NHC認為該病例,可能是罕見的跨物種感染,造成大規模傳染的風險極低。
《加拿大》210萬名患者健保數據! 加拿大開發AI演算法 提早5年預測糖尿病風險
近(25)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收集2006年至2016年超過210萬糖尿病名患者數據,開發出一款人工智慧演算法,可提前5年預測第2型糖尿病(T2D)發病風險,準確率達80%。相關研究已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
《美國》Moderna疫苗明年出貨30億劑!CDMO廠賽默飛世爾最大受惠
美國時間1日,莫德納(Moderna)宣布,已委託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進行mRNA新冠(COVID-19)疫苗的填充(fill-finish)、貼標和包裝等工作,將從今年第三季開始生產,預計可產出數億劑疫苗。莫德納更表示,預計從明(2022)年開始,每年產量可達30億劑疫苗。
《美國》美NIH啟動新冠疫苗追加注射混打臨床1/2期試驗 確認安全性、免疫原性
美國時間1日,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宣布啟動臨床1/2期試驗,將招募近150名已經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受試者,接受不同廠牌疫苗的追加注射,以確認追加接種、混打其他廠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初步試驗結果預計在今年夏末出爐。
《美國》《Science》子刊:「吸入式」新冠奈米抗體 讓倉鼠肺部病毒量少百萬倍!
近日(5月26日),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奈米抗體」,倉鼠實驗證實,透過鼻腔吸入這款霧化劑型的抗體,只需極低劑量,就能讓動物肺部病毒量降低百萬倍、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 Advances》。
《美國》基因編輯、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火熱! 五家生技公司提交IPO申請
2021年總計已達60家IPO,近期有五家生物製藥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公開發行(IPO),這些公司專注在基因編輯、細胞治療、抗體藥物、老化藥物等領域。
首先是專注在基因編輯領域的Verve Therapeutics,其IPO目標為一億美元,預計募得資金,將開發心臟疾病的一次性基因編輯藥物,並往臨床邁進。
另外還有異體細胞治療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該公司專注在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製作CAR-T和CAR-NKs,IPO目標為一億美元,募集資金也將候選療法於2022年推進臨床試驗。
專注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開發的Ambrx Biopharma,IPO目標則為一億美元。Ambrx Biopharma目前的針對乳癌、胃癌的候選藥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Cyteir Therapeutics則是開發RAD51介導的DNA修復抑制劑CYT-0851,其IPO目標同樣為一億美元。Cyteir Therapeutics目前也正在正評估DNA修復抑制劑作為癌症單一療法。
最後則是主要研究慢性發炎與老化關係的公司HCW Biologics,IPO目標為5000萬美元。該公司希望其候選藥物HCW9201,能刺激記憶性NK細胞的產生,目前已啟動兩項臨床試驗,並預計在今年底前啟動另外兩項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