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技公益慈善論壇》

疫後慢病、預防醫學台灣有商機 「轉譯」能力成關鍵!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03-25
疫後慢病、預防醫學台灣有商機 「轉譯」能力成關鍵!(攝影:羅翊方)
今(25)日,漢達生技(6620)於台北主辦公益慈善論壇,邀請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以及台企銀創投總經理吳瑞元等投資專家,分享生技投資與發展的觀點,包括認為台灣在「轉譯醫學」尚須加強、生技業面臨研發成本增加的趨勢,以及後疫情時代可把握「預防醫學」領域等。
 
而本次活動由中華牧人關懷協會與環球生技協辦,論壇參與、募款費用共計新台幣10萬元整,全數捐助給中華牧人關懷協會。該協會致力於特教兒童關懷,透過個案訪查(陪伴孩童、青少年完成作業)、針對特教生的才藝課程,跳脫殘補式福利制度的思維,幫助特教兒童與家庭成長。
 

沈志隆:國內生技科研基礎佳 只欠「轉譯醫學」專業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首先點出他認為台灣較缺乏的「轉譯醫學」專業。他指出,生技產業的競爭力源於科研,台灣在基礎研究上並不落後國際,不過從科研到IPO的路程中,我們目前仍缺乏轉譯研究的專業人才,因此難以放大產品的商業價值,這點也是公司在投資佈局尚須相當重視的。
 
他以美國研發聽力缺損幹細胞療法的Frequency Therapeutics,和開發糖尿病創新手術療法的Fractyl Health兩公司為例;此兩間公司都從基礎研究出發,經由良好的轉譯研究,把基礎科學開發為療法,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

沈志隆說:「這些臨床發現並不陌生,但如何衍生為療法、產品,才是更關鍵的。」他也指出,政府的行政程序上有所鬆綁,應也能對產業產生催化效應。
 
沈志隆表示,台杉近年來在台努力找出我們缺的元素,並探詢經驗豐富的美國是否有機會連結來台灣,此過程中也吸引到對台有投資意願的數個日本團隊。未來三年,他們期望結合台、美、日三國優勢,發展健康產業更大的可能。
 

吳瑞元:稅務優惠促產業發展 預防醫學為趨勢

 
台企銀創投總經理吳瑞元表示,生技醫療產業的觀察焦點為市場、政策與資金。在市場面,整個大健康產業預估全球市場至2025年將超過15兆美元,其前景也能從全球科技巨頭和台灣電子五哥,紛紛跨入生技醫療領域可見一斑。
 
政策方面,吳瑞元認為,對個人利益的獎勵是最有用的推進力,例如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中,增加股東投資可抵減稅額,即是很好的方向。吳瑞元建議政府可加強稅務優惠,來促進產業發展。
 
台企銀創投總經理吳瑞元

吳瑞元表示,在疫情前投入生技醫療產業的資金,就有增加的趨勢,疫情發生後的2020年,全球更達到2500億美元資金的新高。
 
吳瑞元分享,對創投來說,選擇投資標的需評估的面向包括市場規模、技術、臨床/法規、經營團隊、股權結構、稅務結構與出場機制等。吳瑞元舉例,臨床/法規決定了產品是否能上市,公司是否能與法規單位有良好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判斷依據。
 
吳瑞元也分享,他認為預防醫學將是未來發展重點,例如喬山健康科技的Mirrorr健身魔鏡,結合感測技術、健身器材與線上課程等,讓使用者在家達成專業的健身訓練,類似概念將愈來愈受歡迎與重視。
 

陳俊良:投入ESG鏈結國際 創新藥物傳輸技術攻未滿足醫療需求

 
漢達生技總經理陳俊良分享,漢達生技投入實行ESG (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例如以「健康、分享、關懷」的精神,捐助中華牧人關懷協會及彰化基督教青年會。在公司治理方面,陳俊良提出資訊要公開透明,讓股東與大眾明瞭公司的運作。
 
陳俊良強調,ESG同時也是鏈結國際重要的一環,未來若沒有ESG將難以找尋合作對象。
 
漢達生技總經理陳俊良

漢達生技著重開發505(b)(2)新藥,和高技術門檻的利基型學名藥,商業模式包括自行開發、與國際著名製藥公司共同開發,也有研發授權或技術服務。
 
陳俊良表示,漢達透過創新的藥物傳輸平台開發製劑,降低原廠藥的副作用、提升安全性及療效,來滿足「unmet medical needs」(未滿足醫療需求)。
 
陳俊良以漢達去年底獲得美國FDA核准的多發性硬化症(MS)用藥TASCENSO為例,說明20~40%的MS患者吞嚥困難,因此該藥的口溶速崩劑型,能讓患者更易服用。漢達已與Cycle Pharmaceuticals簽訂TASCENSO於美國市場的獨家授權經銷合約,授權金最高達5,600萬美元。
 
陳俊良也分享,兩項治療癌症之505(b)(2)新藥HND-027及HND-033,獲得了FDA孤兒藥資格認定(ODD),目前已完成劑型開發,正在代工廠進行產品生產相關階段。另外,治療胃食道逆流的高技術門檻「首發」學名藥HND-002,將於2022年於美國上市銷售,其享有180天獨家銷售期,可與專利原廠藥及授權學名藥共享市場。
 

谷月涵:研發成本增高、預防醫學受重視 可把握老化相關疾病領域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表示,兩年來的新冠疫情,顯著帶動全球生技業發展,例如美國在2020、2021年,生技公司IPO共募得300億美元,相較於2018、2019年的100億美元,成長了三倍;而在台灣,從2011年,上市櫃新藥營收總和持續增長,2018年後更加速成長。
 
不過他也指出,研發(R&D)成本越來越高、預防醫學更受重視,以及個人化醫學的發展等,是台灣生技產業接下來需面對的挑戰。此外,COVID-19讓真實世界實證(RWE)更加受重視,他呼籲業界應對此趨勢有所準備。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

他也指出,如同電子產業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依靠整個產業鏈中,上中下游的各家公司合力完成產品,谷月涵認為,台灣研發新藥也可以參考此概念分工,不一定要自家一條龍完成所有事情。
 
最後他提出「應擁抱新技術,而非新的疾病」的建議;例如許多老化相關疾病領域,其實都還少有人注意。未來的趨勢上,他認為應要盡可能透過預防醫學,減少那些可避免的疾病,對於癌症或其他仍有未滿足需求的疾病,則應鼓勵研發。
 
(報導/巫芝岳、劉馨香)